最近总是期望尽量跳出单纯景点的角度去看待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地区,而是放眼于更宏观、更宽阔的角度,比如地理环境的影响、比如历史因素的延续。在我去过了全国绝大部分城市之后,发现这是千城一面的城市建设下,一个城市所最有趣和最真实的角度,是那些塑造了它的灵魂,而基建和景点只是样貌而已。
乐山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西南是凉山山脉,东北是盆地,被几条大河包围切割。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在此交汇于岷江,岷江和金沙江在宜宾交汇为长江,历史上还一度认为岷江是长江正源,后来被徐霞客更正为金沙江。当然,我们如今依旧可以说长江文化的源头在岷江。
因水系发达,乐山很早便有了人类居住,古人类的居住都是依水而成。但因有群山环绕,没有现代文明加持时,居住和发展均受限,便很难形成统一且强大的文明,所以在秦始皇南下统一中国时,这里的政权和很多星星点点的部落一样消失不见了。之后,秦始皇迁陕西人至此,填补了战争后的空白,成了此地很多人的祖先。
古代,水系发达的优势比山地不利的劣势会更大些,因为交通更多要靠水运。秦人来此后,带来了治水经验,李冰开凿了乌尤离堆,乐山的矿石交易和以后的造船业等,都促成了其原始财富积累,还吸引了一些西南的少数民族过来,融进了当地基因。
工作间暇,在楼道拍了一下乐山郊外。有了以上这些因素,就不难理解乐山为何有这几个世界级遗产了。
首先,是峨眉山。
四川的山,本是最有可能成为道教名山的,也确实如此,因为道教产生于四川的鹤鸣山。贴着四川盆地西侧边缘的山脉,以鹤鸣山为中心,往北走是青城山,往南走是峨眉山,所以这三座相距不远的山成为了道教的“蜀中三山”,曾风光无限。
至于峨眉山为何不像其他两座山,而是最终演化成了佛教名山,讨论有很多。大体和国内及川蜀地区佛教逐渐兴盛,道教走向衰败的大势所趋类似,但鹤鸣山是道教起源地,青城山有修建都江堰造福川蜀大地的李冰父子,后者已成为道教中的神仙人物二郎神,他们都有着远比佛教发展大趋势而更为深刻的民众基础,当地民众甚至可以只认李冰父子而不问儒释道的,所以未有变化,峨眉山的道教便缺少这么一个核心。
最终,这个核心出现于佛教。有记载的是在晋朝,有蒲公者,于山上采药时遇到一位老者骑着白象走向山顶,其尾随其后,过饮象池,直至金顶,老者和白象遂隐去。骑白象的老者便是普贤菩萨,这大概是关于普贤和峨眉山最早的记载,之后普贤信仰于此处越发兴盛,不仅使峨眉山发展成为佛教四大名山,更是成了普贤菩萨道场,与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其次,是乐山大佛。
乐山位于三江交汇之处,这里水势复杂且凶猛,所以船舟至此,时有事故发生。古代科技和生产力有限,人们常面对着无法控制的事物发展出神灵崇拜,所以一般这种地方都会修建龙王庙、妈祖庙或者其他寺观之类的。妈祖信仰未传到内地,而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龙王是道教神仙,此地的佛教已开始盛行,那自然就要修建佛像,建造佛教寺院了。其实,小像小庙一直便有,只是放眼于历史长河,留存都不长久,能留存至今的,那需要等待一个盛世,盛世才能塑造出留存千年的雕像,于是便等到了盛唐。
彼时,武则天继位,宣扬自己是弥勒转世。因为中国一直有弥勒信仰,弥勒佛是未来佛,是新的佛教教主,这如同人间新的姓氏的皇帝,如同更换了王朝。佛教还相传,弥勒降世后,人间会成为美好的佛国净土,不再有疾苦。所以很多下层反叛的起义、很多篡位改朝的政权,为了宣传自己的合理、为了描绘美好的未来,都宣称自己是弥勒转世。为此,武则天还曾给自己加号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便是弥勒佛的姓氏。
武则天虽换了姓氏和国号,但中兴的唐室因与她的特殊联系,所以并没有在武则天退位后禁止这种弥勒信仰,所以民间依旧盛行,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修建的,此时武则天驾崩刚刚几年。如此来看,此地出现乐山大佛,有着它的必然。
第三个,是东风堰。
东风堰被列入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个名录比较冷门,首批在全球范围内共有17处,乐山的东风堰是其中之一。其建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距今已连续使用了近400年。
两山对峙,一水中流,青衣江在此处的“夹江”别名便是如此而来。乐山位于四川盆地边缘,西南是山,东北盆地,所以有着密密麻麻的水系,水利工程一直众多,但以小型为主。直至明朝,一座世界级的水利工程适应着乐山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治水经验的积累应运而生。东风堰成了乐山的保护伞,造福了这一带居民。
所以,懂得一个地方地理环境和历史经历,它的一切都变得容易理解。
可惜,这次来乐山不是旅游,而是因为乐山的818大暴雨,受灾严重。这次洪水已经到了乐山大佛的脚趾部位,是建国以来的首次,可以说是百年一遇。当地民谣:大佛要洗脚,全城睡不着。
这是结束后回京,成都的双流机场,起飞后发现洪涝严重,河流都出现的泾渭分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