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


  一本阿富汗人写的有关阿富汗的书,评价极其之高,事实也确实如此。书中有几个关键人物:作者阿米尔、仆人哈桑、还有他们的父亲,给了我们直击心底的触动。

  哈桑是被读者所喜欢的人物,用作者的话说,哈桑纯洁得该死,跟他在一起,你永远觉得自己是个骗子。
  他就像一面纯洁透亮的镜子,能让我们的丑陋和罪恶无所遁形,可若对方足够得善良和软弱,这不仅不足以唤醒我们的良知,相反只会越发让我们变得遮掩阴暗和恼羞成怒。可哈桑又不傻,他知道湖里没有水怪,他知道阿米尔想要那个风筝赢得比赛和父亲的尊重,他甚至知道阿米尔看到自己遭受凌辱并选择了逃跑,可他依旧为了捍卫阿米尔的荣誉试图假装不知情并继续无私奉献着自己,为你千千万万遍。哪怕当阿米尔栽赃自己时,他依旧选择了默认,甚至被驱逐出家。这些无疑刺痛并深刻影响了阿米尔幼年的性格,让他用其一生时间背负着罪恶感和对自己的不认可感。

  阿米尔的父亲,是个复杂的人物。
  首先,他对孩子的教育不到位,对孩子毫不掩饰地不认可,让阿米尔自小就有了极大的心里负担。有句话特别刺眼,“也许,只是也许,他最终会原谅我杀了他的妻子”。阿米尔甚至猜测因为自己导致母亲难产而死,所以父亲不喜欢自己,可难产和一个孩子有什么关系。他会因为父亲对其他孩子的一两句好听的话便心生妒忌,会为了博得父亲认可而放弃一些本不该发生的事情,这个心胸狭窄或怯懦的价值观和父亲的影响不无关系。
  其次,他是个好人,至少展示出来的价值观很正。不论是社会上的认可,盖儿童福利院,还是其他具体的细节描述。比如挺身而出的勇气,他在逃离阿富汗的那晚,为了一个陌生女人,面对俄国士兵枪管时的不卑不亢,“告诉他最好一枪就把我打死,因为如果我没有倒下,我会把他撕成碎片,操他妈的”。
  最后,是他的伤疤。一开始我们觉得父亲对阿里和阿桑的关怀是超越种族和信仰的,可听完拉辛汗隐藏的真相后,我们发现父亲的高大形象变了,甚至轰然而倒。他沉迷莎娜芭的美色,却又不敢承担责任,最后将一切的苦难和屈辱强加在沉默寡言的老仆阿里身上。他所畏惧的无非是影响自己道德的瑕疵和社会认可,享受着上层阶级的既得利益,而又不顾着和自己有血缘的下层的蝼蚁。

  至于作者阿米尔,我们也许会发现有很多贬义词都适合他,可他也许就是我们自己,只是他更直面心灵。
  摘录了一段话:我以卑微成全你的自尊,我以勇气驱散你的恐惧,我以衷心完成你的夙愿,我以诚心原谅你的背叛,我以屈辱唤醒你的灵魂,我以温柔善待你的懦弱,我愿为你千千万万遍;你的卑微廉价了我的自尊,你的勇气嘲笑着我的恐惧,你的衷心空虚了我的夙愿,你的诚心痛斥着我的背叛,你的屈辱鞭答着我的灵魂,你的温柔掀翻了我的懦弱。
  再合适不过。哈桑越是洁白,阿米尔便越是漆黑,他无法原谅这样的自己,又缺乏直面的血气,最终那些无处宣泄的痛恨,只能归咎于太过善良的哈桑。

  上面的这些,只是一个家庭,若是再加上一个阿富汗的社会背景,他们也许就都变成了受害者。
  在阿富汗阿米尔和哈桑,他是主人,他是仆人;他是普什图,他是哈扎拉;他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被这些标签分开,尽管他们拥有同一位父亲,却都不得不接受社会为他们定好的座位。而且即使在孩子的心中,也早已被灌输了对应自身社会地位的应该与不应该。一个哈扎拉仆人理应为主人尽忠,而高贵的普什图少爷不值得为一个卑贱的哈扎拉仆人冒任何风险。所以,阿米尔逃跑,不仅因为是懦夫和害怕阿塞夫,还有另外的答案。他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是免费的,若为了赢回爸爸而必须付出什么代价,那么哈桑便是那只要被宰割的羔羊。毕竟他只是个哈扎拉人。于是,阿米尔假装没有听到他喉咙的哽咽,假装没有看到他裤子后面深色的污渍,假装没有看到从他双腿之间滴下的血滴。
  它们滴下来,将雪地染成黑色,还有这片土地。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