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

  拾起一些名著,补充一下自己缺少书籍的青少年时期,《简·爱》是其中一本。

  它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这个熟悉的名字是在高考前属于必背的,她和两个同样有才气的妹妹合称为“勃朗特三姐妹”:艾米莉·勃朗特写出了《呼啸山庄》,安妮·勃朗特写出了《艾格尼斯·格雷》。后者的名气显然较其他两位姐姐要差些,只能常常以某某妹妹的身份而出现。

  《简·爱》这部小说有着浓浓的自传色彩,夏洛蒂·勃朗特的父亲是位牧师,而母亲是位家庭主妇,但在她五岁时病逝,家庭并不宽裕。好在父亲学识渊博,常教子女读书,所以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些文学素养。
  后来,他们被送到一处寄宿学校读书,那条件很差,无饱食之日,还经常受罚,两个姐姐感染风寒后回家,相继去世,父亲便把她和妹妹也接了回来。《简·爱》里有过类似描述,那个海伦的原型可能便是她姐姐。
  再往后,她曾去了一所学校当老师,又去给有钱人当家庭教师,但显然她并不喜欢些份工作,没两年便草草结束。回家后,受姨妈资助,去布鲁塞尔的埃热夫妇创办的学校里学习法语,但因爱恋上埃热先生,后被埃热夫人发现而结束学业。后来,她还给埃热先生寄出过不少吐露心迹的信,但无果而终,成为茶后谈资。
  再往后,他们姐妹创办了一所学校来教法语,但因无人报名而关门。种种打击下,快三十岁时开始宅在家。写了些小说,却大获成功。快四十岁时结婚,婚后一年,感染风寒去世,腹中怀着孩子。

eyre
  其实,夏洛蒂·勃朗特的前半生是失败的,在她写出小说之前,做事没有恒心,养活自己都是困难。不能因为她一篇饱受欢迎的小说,就对她过往的经历和选择而大加赞誉,成为模仿对象。读完《简·爱》,再联系她的自身经历,就会发现这是一部妥妥的意淫式小说。主人公简·爱最后继承了一大笔财产,才有了和贵族结合的资本;梅森小姐的一把大火,才浇灭了罗切斯特心里的负罪感,让他还清了那些债、划清了和过去的界限,简·爱道德上和法律上的阻碍也便没了,这小说太过于理想主义了。
  罗切斯特先生的那些过去、那些债,不就是一个人最本质的表现么?还清债,一个人的性格和做事风格就改变了?这显然对于人性的思考,太过表面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待那个年代,《简·爱》出版时,中国刚经历完第一次鸦片战争。此时的英国,妇女的地位也依旧还是从属、依附于男性的,女性大概唯一的选择就是当个好妻子、好母亲,通过婚姻获得财富和地位。哪怕女性从事写作,也是会受到抨击的。所以,女性的生存能力、认知能力,都会受到社会的局限。

  简·爱在小说里很坚强,自立、执着。可如果没有那把火灾,她会如何选择?去印度的话,那将是她人生的悲剧,和罗切斯特及那个疯女人一起的话,那将是她感情的悲剧,这注定是一个无法收场的故事。但作者却可以让这里燃起一把熊熊大火,烧到了那些阻碍,还让罗切斯特成为残疾和简·爱变得更加平等,留下了一片美好。
  太过强调自我和平等,其实是骨子里自卑的表现,让相爱的人有着重重万难,也是一种典型的回忆心理和敏感心态,这重重万难不就是她心里曾经的种种疑虑么,整部书就是幻想了一个和悲惨现实中凡所不能得的反面,想象了一个美好天堂。只是万幸,这部小说改变了她的生活,否则就是个悲惨结局了。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么?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完全跟你一样!要是上帝赋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



Trackback

only 1 comment untill now

  1. 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小说的确激励了青少年的我,要自立和勇敢。这种YY在广大对未来充满憧憬并缺乏理性判断的低心理年龄女性群体中,有很大共鸣。

    [回复]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