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虽然没有太多事,却总感觉时间不够,麻烦太多,也屡有抱怨。我想大抵是缘于心绪不定,患得患失,不觉间少了些从容。不再有安排,不再分轻重,而视之只就缓急。做事,有点随波逐流的意思,时常以结论为圭臬,鲜有思考。
也许,当我们去掉情绪后再来看待每天的事,会发现一切如旧。变得只是我们的情绪,蒙上了有色膜,误导了自己。冲杯咖啡,放点音乐,竟也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春和景明而来。
国博的最后一篇了。这次总体来说,除了瓷器展外,其他还是看得不够仔细和系统。这里适合看一遍,补充一下知识,然后再看一遍。我想,收获自是极大的。
古代中国展览中,还有一部分是明清时期的文物。此为康熙画像,清朝宫廷绢本,此应为最接近实际长相的了,还挺像陈道明的。
王守仁,号阳明,人称“王阳明”,不但精通儒释道,还能带兵打仗,官至兵部尚书。看《明朝那些事儿》,说其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影响深远,是历史上罕有的“立功、立德、立言”之人。
此为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的王守仁家书。
左边,明代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此为明万历年间刻本。右边是明朝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此为清代木活字本。
《本草纲目》的意义不用赘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国人大体都能说出几句。徐霞客,偶像,书香门第却没有热衷功名,这成就了我们的幸运。不忌风霜、不畏虎狼,一人一杖,徒步走完了大半个中国,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不得不让人钦佩。如今《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日,被定为了“中国旅游日”。
说到医学,再看看这个明代针灸铜人,更让人惊叹了。在每个穴位之处均有针孔大小一洞,用时其内注水,外涂不透明蜡封住。若用银针扎下,必须要一次找对穴位,才会有水出来。这个是用来对皇宫里的御医进行考试的。
孝靖皇太后王氏,张家口人,曾是一个宫女,因万历皇帝的临幸而生了皇家长子。但由于万历皇帝对皇子朱常洛不大喜欢,所以王氏并没有“母凭子贵”,而是被打入了冷宫,其太后的称谓是后来追封的。
这是她的凤冠,明十三陵出土。
朱元璋设置锦衣卫,臭名昭著的特务组织,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近四万,这是他们的令牌。
大政殿宝玉印。大政殿在沈阳故宫,这应是清入主中原之前的玉玺。
清乾隆之前,玉玺一般没有确切数目,有时也用得很乱。到了乾隆,进行了统一,总数定为二十五,被称作“清二十五宝”,存于故宫的交泰殿之中。至于二十五的由来,古代以天为阳,地为阴,数字中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奇数代表天,全部奇数(书写)一三五七九相加得二十五,故有“天数二十有五”之说。
“皇帝之宝”为其一,清代皇帝的诏书皆盖此印。
清,王夫之的《宋论》手稿。
王夫之,摘录网上介绍: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之一,为湖湘文化的精神源头,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竟然见到了大龙邮票,这是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共三张,发行于清光绪年间,上有云龙图案搭配着“CHINA”几个字母。
清帝退位诏书,复制品,原件似乎出去展览了。
后面的大臣中,第一个签字的是袁世凯。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集万民财富于一家,举全国之力建一园的时代不再复返,那种不计成本,究其百千计能工巧匠之毕生而换一釉彩、一珍瓷的时代更是成为了历史。市场化深得人心,贯穿了各个角落,不计成本、不计产出、不谈功利、耐住寂寞的行为随着以经济价值为最终目的并由此衡量意义大小的价值观普世而逐渐消失,社会进步发展的同时,也注定了很多国宝难以再现。
1912,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宣誓,王朝谢幕,展览也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