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锦江之星,睡不着觉,刚写完一个报告,冲个澡,然后继续想明天的工作。算了,半夜一两点,该是属于自己的时间了,上去哪儿网查一下拉萨的机票,是否有降价,然后看看哪里转机省钱。
这样的一幕,也许在多年后回忆起来,会是份美好吧。只希望,别丢了现在这份心情。
可能真有些失眠了,对我来说很是少见。正好在去西藏之前整理整理以前的游记,符合今天的感受,关于寺庙的。
前段时间去归元寺时,查资料发现武汉内有佛教“四大丛林”之说,为归元寺、宝通寺、溪莲寺、古德寺。那便打算依着这个顺序逛逛这四个寺庙,这次是宝通寺,武汉市现存最古老的名刹,距今已近1600年。
记得逛到万佛阁的时候,初进殿内,有两位僧人在佛像前朝拜,嘴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在高大、威严的殿内,声虽不大,但既穿透,又震撼,特有的声调,似梵音,直入心灵深处。
嘈杂的事物、匆忙的行程,还有那毫无边际的工作与不曾停下的人生,羁羁绊绊之中,我们也曾休息,正如每天的例行睡觉,但若仔细想想,我们的内心,已经有多久没有得到过那种片刻的心宁,有词形容为静如止水,抑或如那时听到佛号的我。
放下相机,双手合什,立然肃静,听着一声声佛号,听着殿内出家人缓慢而行的步伐,绕着地上的蒲团,向着中心的比卢遮那佛。大殿内如此两人,许久。
走出寺庙时回望,弥勒殿已经大门紧闭。
洪山,又名“黄鹄山”,海拔115米。古名“东山”,在南朝时期(公元420—479年)便已有寺院,名“东山寺”,山得寺名,寺用山名。至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门神之一的大将尉迟恭奉命修建鄂州城(今武昌),于原寺基础上扩建,并更名“弥陀寺”。
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善庆大和尚于湖北随州大洪山修建了灵峰寺,九年后圆寂。其生前割下自己的双足留于寺内,表示死后亦要为了众生而奔走,此后,“佛足”成了灵峰寺的镇寺之宝。皇帝深感,赐善庆为“慈忍法师”,并御书“幽济禅院”牌匾,赐予灵峰寺。南宋南宋端平年间(公元1234—1236年),金兵南进,为避战乱,随州大洪山的幽济禅寺迁于东山,并改名“崇宁万寿禅寺”,东山随后亦更名“洪山”,至今。
其后,战火不断,香火冷落,寺庙于元初毁于兵灾。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开始重修,至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成。元末明初再次被毁,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楚昭王封蕃武昌,于洪山重建寺庙。其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相继扩建,并更名“宝通禅寺”,至今。
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再次增修,成“武昌诸刹第一”。而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天国兵难,同治四年至光绪五年间(公元1865—1879年)陆续修复,但规模已不如前,现存建筑多为此时所留。门票10元。
此为山门。
进山门,第一眼所见,便是郁郁葱葱。
前有放生池,池上圣僧桥,分池为东、西两侧,其内各有莲花座观音像。过桥为弥勒殿,两侧分别是钟、鼓楼,掩映于树木之间。
再其后,是万佛阁。其原为尉迟恭所建铁佛殿旧址,现在建筑为1997年重建。
绕到殿后,是一间间小屋,似乎为出家人居所,抑或念经打盘的休息场所。
过万佛阁,据说是佛教密宗的坛城——法界宫,偶是不大懂,其现名“海岛罗汉宫”。偶正在看《藏地密码》,对于密宗的修密殿堂,似乎应该了解一下。殿内四周有五百罗汉,如真人大小,可惜有些阴暗,大多无法看清。
出殿,右后方,为洪山宝塔。曾名“灵济塔”,因建于洪山之上,而得现名。其始建于元元至十七年(公元1280年),共耗时11年,方成。塔高45.6米,八角七级,砖石砌成,仿木结构。塔顶为6.5吨紫铜铸就。
其内很窄,仅容一人通行,且需手脚并用。其间撞头多次。
登塔,俯瞰寺庙。
从右往左,依次为法界宫、两个小亭、万佛阁、玉佛殿、大雄宝殿、弥勒殿(被大雄宝殿挡住大部分)、钟鼓楼。因宝通寺依山而建,故不仅有逐级增高的层次感,而且环境优美,更似点缀于树林之间。相对比一路之隔的闹市,很是难得。
感觉你照的很有意境呐~
技术好,再加上相机好,绝了
这个照片就不要夸了…可以看看偶在沙漠拍的照片,用卡片的。
失眠男
似乎从重庆转机过来便宜些,比成都便宜。
我出西藏时到重庆或者成都,进藏从北京直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