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行之二·张掖

  打算从容一点,以便提前坐在座位上悠闲地翘着二郎腿,看着大包小包的人们挤来挤去,所以提前两个半小时就出发了。结果公交走到建国门外大街时,悲剧了。赶上交通管制,在前后无站,密不透风的大马路上,车戛然而止,雷打不动。坚持了十几分钟,决定下车,开始奔跑、地铁、公交、再奔跑。18:31检票,18:36,车开,一身大汗。

  26个小时的火车,没有买到卧铺,自然不会轻松。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流不断。

  路上景色一般,反倒是在甘肃南部的时候,应该在天水一带,远处青山浓绿,云雾隐隐,一番江南景象。似泼墨山水画里,有烟雨、炊烟袅袅。

  过西安之后,遇到了一个张掖女孩,热心的女孩。下车后主动帮我们带路,这着实帮了大忙,因为张掖火车站与市中心距离蛮远的,否则我们估计要在车站附近的宾馆住宿了,那将很不方便。
  公交到站,得知车费已付,虽然只有一元,但身在异乡,给人的感觉很是温暖。她说过想来北京,于是留下电话号码,希望能有机会在北京相见,好好接待。

  9月30日

  火车晚点,20:30下车。
  张掖,在古代河西走廊的中部,因其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枢纽,也曾成为过我国主要的国际贸易城市。汉武帝时于此置张掖郡,因其与匈奴纠结的关系,对西部诸国的君临之愿,故名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北朝西魏时改为甘州;隋代恢复郡制;唐初设州;元置甘州路;明设甘州卫;清为甘州府。甘肃的名字便来源于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

  很凑巧,遇到四位天大的学生,明天行程有些相似,便结伴一起找了家住宿。
  张掖市中心的住宿很多,也不难找,而且价位也相对便宜。第一天在钟鼓楼旁边的金盛宾馆,因为靠近小吃街,所以比较方便。也没有怎么找,遇到的第一家便住下了,大床房88元。第二天住房稍有些紧张,另换一家金房宾馆,稍微奢侈一下,住的豪华套房,价格也只有160元。相对比东部城市,在这可以享受一下了。


  第一天的事情较多,要找包车,确定行程,所以没有特别的转,晚饭吃了点特色菜炒扒拉,然后就匆忙去联系包车的问题。接下来的两天,分别尝了一下臊子面、搓鱼面、拉面、炮仗面等,主要为特色面食,大多口味较重。
  张掖的水果没有想象中的甜。

  张掖的出租车起步价只有4元,较便宜。包车的问题问了一家租车公司,但要价很高,张掖一天游+张掖-右旗,竟然要到3000大洋,而我们最终找到的包车,最终谈价只有500元。说实话,张掖的生意人,包括司机师傅,至少我们接触的一些,少了西北汉子的那份豪爽,反而斤斤计较,小里小气。

  张掖的游人不多,也许根本算不得一个旅游城市,多数情况下,它只是游人去敦煌的一个中转站。最近,随着老谋子《三枪拍案惊奇》而火了一个丹霞地貌,游人渐多。不过即使这样,司机师傅也都在纳闷,“张掖有什么可看的呢?”。
  正因为如此,在张掖,买张地图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我们这次游玩的景点主要为马蹄寺、祁连雪山、丹霞地貌、大佛寺等。按照安排,第二天包车去马蹄寺、祁连山和丹霞地貌,然后第三天逛大佛寺和市内,下午包车去右旗,包车费合计500元。本打算和四位天大的学生一起包车,但是6人座的出租车并不好找,故最终还是分开而行。
  钟鼓楼算是我们的大本营,两天的住宿都在它旁边。东北侧有个小吃街,里面有不少特色面食。
  此楼又名镇远楼、靖远楼,古代为报时所用,称之晨钟暮鼓。其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被焚毁于兵火,康熙七年(1668年)于原址重建,乾隆、光绪年间又经修缮。


  张掖的城市建设一般,称不上繁荣,晚市蛮热闹,但一过九点十点便差不多全散。市内街道比想象中的要干净些,高楼不算多,市民的穿着也一般,颜色较单一。
  市内的中心广场上,有很多白鸽,午后温暖的阳光下,聚集了很多悠闲的市民,这里离大佛寺和西来寺都不远,西侧是张掖木塔。


  第一天,住宿环境一般,反正坐火车有些累,上床就着,能好好睡一觉即可。与司机师傅约好第二天7点出发,逛马蹄寺、祁连山和丹霞地貌。

作者: xiaogs

喜爱旅游、户外、摄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