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在如此强大的网络之下,查找鸡笼山的海拔仍然那么不易,连南京市档案局的官网上也只是笼统地说“大约100米”。最后,终于在温州市五金工艺厂的企业论坛里找到:鸡笼山海拔67.9米。
不过,倒也有意外收获,看到《中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发祥地》一文,里面详细论述了“中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兴起和发展都源自于南京北极阁”。北极阁便是鸡笼山,鸡鸣寺建于其上。
首先,在南京,要把“伟岸”、“高大”之类的词与“山”分开。因为这里最高的山是紫金山,也不过448米的海拔,其他大多不足百米。市内很多“城中山”,多几十米而已。
再者,很多山不仅在历史有多个名字,现在依然如此,甚至门票和景点内的说明牌也会不同。所以常有人问,“我是不是出景区了?”,不要大惊小怪。
还有,南京很多山名是“借”来的,比如市内就有“五台山”、“九华山”等,各个“名声在外”。所以,山名前要加“小”,或者“南京”。比如小九华山,南京五台山等。
南京鸡笼山便如此。古时,因其形似鸡笼而得名。南朝,齐武帝到钟山打猎,在此闻到鸡鸣,名之“鸡鸣山”。明初,设观象台于山上,遂名“钦天山”。清代,山上建北极阁,又得“北极阁”、“北极山”之名。此山不仅在六朝时便已为皇家花园和佛教圣地,又曾是文史学家和天文学家的聚集地,应了那句“山不在高”。
今天徒步南京城墙,沿台城慢慢走近鸡鸣寺,从高处看清全貌。可惜正值中午,背光所照:
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始建,创道场。
南朝梁普通八年(公元527年),鸡笼山建寺院,名同泰寺,为其鼎盛时期。规模宏伟,金壁辉煌,居“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亦为南方佛教中心。当时的皇宫和寺庙仅一路之隔,为了进出方便,梁武帝萧衍特于后宫开门直通寺庙南门。名之“大通门”,并下令更改年号为大通元年。可见这个boss对佛学的痴迷到了夸张的地步,还做过几次兼职和尚。虽然他在政治、军事、文学等方面都很出众,但乱建寺庙,不理朝政,还是被“侯景之乱”搞掉,同泰寺也毁于了战火。
南朝陈祯明三年(公元589年),这里又出来一个陈叔宝,也就是陈后主,在此建了临春、结绮、望仙三阁。这个当皇帝不行,诗词歌赋却比较有造诣的家伙写出了被后世赋予了其万万想象不到之意的《玉树后庭花》,杜牧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慨叹让其声名鹊起,并附带了与他整日丝竹酒色的美人张丽华。当隋军入城后,陈后主携爱妃狼狈地躲入井中,被俘。美人们的胭脂香粉沾满了井边,井也因此而得“胭脂井”、“辱井”之名。“泪痕滴透绿苔香,回首宫中已夕阳。万里河山天不管,只留一井属君王。”
五代十国杨吴义顺二年(公元922年),于同泰寺旧址半基建一城千佛院。
南唐定都金陵后,易其名净居寺,建涵虚阁,又称圆寂寺。
宋代分其半地置法宝寺。
明初,此处已衰败,仅剩一小小的普济禅师庙。洪武二十年(1387年),财大气粗的朱元璋重建,并亲笔书“鸡鸣寺”大匾,香火复又繁盛。可惜明后期,皇帝们一辈不如一辈,鸡鸣寺也再次日渐衰败。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有僧名德晏,募捐重修。
清康熙年间大修过两次,并改建山门,康熙帝曾御笔“古鸡鸣寺”匾额。但咸丰年间,均毁于太平军战火。虽然在同治年间重修,规模却已不可同日而语。清末,西池法师募资修建了观音阁,因此寺又名“观音楼”。张之洞也曾建豁蒙楼于内。
1912年,寺僧石寿、石霞增建景阳楼。1959年改尼众道场。文革期间(1973年),毁于大火。1981年,南京市政府重修。1989年,又建药师佛塔。
鸡鸣寺的历史起起伏伏,大抵便是这样,部分内容摘自鸡鸣寺官方网站(http://www.jimingsi.net/)。但多有模糊之处,尤其年份大多与景区门口文物局所立说明有冲突,以后者为准进行了校正。
从台城过慈航桥可进入寺庙,北门是小门。门票5元,另送3支香。
这是慈航桥,顶端为明城墙,走过去可观玄武湖全貌,景色确实怡人,而且周围都是山,空气很棒。
过桥后,绕过几处台阶,进来看到的第一个建筑便是鸡鸣寺百味斋,这里的素面很有名,便要了一碗,10元。
佛经流通处。其内可免费领取佛经,多为复印小册。不过旁边有功德箱,大概没有几个人会视而不见吧。寺内可见不少老年人手持佛经,或颂念,或讨论。
观音殿,在寺内北端,匾上书“度一切苦厄”。内有很多尼姑诵经,庄严肃穆。在秋天阳光温暖的午后,让人平和许多,忍不住站上一阵。
素斋面是真的好吃,非常好吃!
很宏伟的寺庙啊!天气清爽的很安静。
都是夜猫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