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得夫子庙来,门口便是秦淮河,历史上极有名气。
  其古称“淮水”,本名“龙藏浦”。传说当年秦始皇东巡,看到金陵上空紫气升空,霞光普照,以为王气,隧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后人误认为此河为秦时所开,便名“秦淮”。其发源地在江苏内的宝华山和东庐山,全长110公里,流域面积2600多平方公里,是南京地区主要河道。

  虽然长江也流经南京,但南京对于秦淮河的感情要深得多,即使前者的各个方面大概都会超过后者。我想更多的是因为后者的独享。长江属于中国,被很多地区所共有,而秦淮河发源地在江苏,是一条实实在在的本地河,她被认为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
  据说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东吴以来,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成为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地。到了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的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数不清的船舶穿梭河上,才子佳人,歌女名妓,轻歌曼舞,诗酒风流。隋唐以后,河畔渐趋衰落,却又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都是上上佳作。宋代建江南贡院于河边,为中华最大科举考场,使其又逐渐复苏为江南的文化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但到了近代,由于战乱等原因,河水日渐污浊,两岸建筑多被毁坏,昔日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拨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秦淮河又再度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秦淮河畔:


  过一桥,名“文德桥”,桥头有石碑所刻:
  文德桥历史悠久,上溯六朝。时为浮航。公元1585年建成石墩木架桥,后改建为石墩水泥桥。文德桥取“文德以昭天下”之意而命名。因该桥位于子午线上,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子夜,皓月当空时,可观桥左右两侧各有半边月的奇景而闻名天下,誉为“秦淮分月”。1998年,秦淮区人民政府翻建文德桥为花岗岩石桥。

  过桥是咸亨酒店,由鲁迅堂叔周仲翔创建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94年),借《孔乙己》一文而闻名。


  前面便是乌衣巷了,很短,几十米的样子。虽然“王谢”两家的大宅依旧没落,但相比周围的浮华沉泥,这里受到的关注却远多于当年盛极之时。不过置身其间,那种面对更替的思考在蒙蒙细雨中仍让人切身感受。可能是不觉中和这种狭长、幽深的小巷相搭而产生的共鸣。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一首诗,火了一条小巷,也火了两个历史中不怎么知名的人物:王导、谢安。
  也许某些学者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竟然不认识他们俩?!

  那百度一下:
  王导,生于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卒于晋成帝咸康五年(339年),字茂弘,晋朝琅砑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琅砑王氏,从太保王祥以来,一直是名门望族,王祥族孙王衍累任至司空、司徒、太尉,是朝中数一数二的人物。王导是王衍的族弟。王导的祖父王览,官光禄大夫;父亲王裁,任镇军司马。
  谢安: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汉族。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走出这片,细雨中继续沿着小河闲步,寻找秦淮河主干。


  河岸人家:



  秦淮河主干,一股清新的泥土味随波而来。岸边是中华门城堡和六百年历史的城墙。



, , , ,
Trackback

2 comments untill now

  1. sakaigirl @ 2008-08-19 06:24

    wow, this place looks really peaceful^^
    ni zhu zai zhe li ma?
    ni hao, wo lai zi Malaysia!

    [回复]

  2. super lotto results @ 2008-08-19 06:27

    that’s really cute..wish i had one too.

    [回复]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