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有说是孙武的后代。但陈寿用了“孤微发迹”四字说明他的出身并不大好。不过在名义上,他却成了吴国的第一个皇帝。
生于公元155年,亡于公元191年,直到他死的时候,很多三国英雄才刚刚登上舞台,三国的精彩故事也才刚刚开始。
《三国志》上关于他的第一个记载是在十七岁的时候和父亲坐船去钱塘,正好遇到海贼抢劫,在岸上分赃。其他行船都止住不敢前,唯独孙坚操刀上岸,用手东西比划,并做指挥人包围海贼的样子,海贼信以为真的官兵来了,放下脏物便逃。孙坚追上,斩杀一人,还。因此而名声大震,被召为代理郡尉。
公元172年,会稽郡人许昌在句章造反,自称阳明皇帝。并和他的儿子许韶煽动周围县郡,加入者数以万计。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招募千馀士兵,与州郡官兵一起讨伐,破之。这一年,刺史藏旻向朝廷替孙坚请功,被任命为盐渎县丞。
后又被任命为盱眙县丞、下邳县丞。
在会稽平乱,有得有失,认识了朱儁,一个日后提拔孙坚,让其有出头之日的人,也得罪了会稽的大户周家,为以后埋下隐患。
《三国志孙破虏吴夫人传》里面有这样的记载:孙坚闻其才貌,欲娶之,吴氏亲戚嫌坚轻狡,将拒焉,坚甚以惭恨,夫人谓亲戚曰:“何爱一女以取祸乎?如有不遇,命也。”于是遂许为婚,生四男一女。
按照这样的记载,孙坚虽然平定了叛乱,但是他和自己的手下恐怕也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甚至也难免会有打家劫舍之类的问题。以致孙竟有了“轻狡”之名。这个婚姻是一个强拧的瓜,不过果实却相当不错。
《江表传》里的记载是不错的:“坚历佐三县,所在有称,吏民亲附。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这些好事少年后来就成了孙坚起家的一部分资本。
十多年过去了,终于在公元184年,有了英雄的用武之地。当时张角在魏郡起义,天下响应,所到之处焚烧郡府,处死官吏。朝廷派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镇压。朱儁上表朝廷任孙坚为佐军司马,孙坚乡里少年皆愿从之,又招募精兵,合计千人,出发。
这段时间内,有些零碎的记载:
《吴书》:有次打仗,孙坚乘胜追击,孤军深入,结果受伤坠马。当时军士分散没有人发现他,幸好后来孙坚的战马跑回营地,有人便随马而来,这才找到他。养了十几天,伤势稍好转,又奔赴战场。
汝、颖的黄巾军失利,逃至宛城,固守。孙坚勇当一面,亲冒矢石,登城墙先入。手下士兵受到如此鼓舞,一鼓作气,拿下了宛城。朱儁将此事上报朝廷,封孙坚为别部司马。
说到这里,对孙坚大体上有个初步印象了。他很勇猛,打了一些胜仗,但,是依靠什么打胜的呢?不要命,而非依靠战略战术。至此还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以目前的样子来看,一名猛将而已。况且他所面对的都是一些农民起义,乌合之众。
后来,边章、韩遂在凉州作乱,因董卓讨伐不利,朝廷便改派张温代理车骑将军,西讨边章。张温上表请孙坚参军事,屯长安。
有一次,张温召见董卓,结果董卓迟到,张温责怪,董卓在应对时言语顶撞,坐在下面的孙坚便看不下去了,劝张温杀董卓。结果张温没有听。
反贼边章、韩遂见大势不好,主动投降。结果,张温虽然全军凯旋,却因未交战而没有封赏。不过,孙坚被封为议郎。
这时,长沙的区星又起义,自称将军,聚众万人,围攻城邑。朝廷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孙坚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就搞定了,郡中震服。
周朝、郭石当时在零陵、桂阳一带起义,与曲星相呼应。孙坚越境征讨,最终平定了三个郡。朝廷以功论赏,封孙坚为乌程侯。
据《吴录》记载,当时庐江太守的侄子宜春县令,被敌人攻打,派使者求助于孙坚。手下主簿劝孙坚不要越界,孙坚说:“我没有什么文德,以征讨为功,越界帮忙也是为了保全郡国,即使获罪,我也无愧于天下!”于是整装待发,敌人闻风而散。
看上面的记载,感觉哪有叛乱,哪有孙坚,会稽、凉州、长沙、零陵、桂阳、宜春等等,孙坚在中国走了好远的路,无疑在平定反叛方面确实功劳不小。但是,当时的朝廷并不是一个正常的朝廷,即使一个忠臣,不小心做事也会随时丢掉了性命。孙坚却不顾汉朝这个规定:“二千石的官吏,不但不得擅自发兵,用兵也不得出界”,而私自越界平乱,而且竟然从长沙郡跑到了扬州的宜春,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是解决方法可不是最优的。尤其在那个乱世,解决事情不能靠“我问心无愧,我就无罪”,除非有了一定的能力和实力。
灵帝驾崩,董卓当权,扰乱朝纲,横恣京城。关东联军,共讨董卓。于是孙坚亦加入其中。
《吴录》记载:王叡曾经和孙坚一起攻打零陵和桂阳的反军,而王叡在言语中对孙坚这位武官多有轻视。后来王叡也举兵讨董卓,并扬言要杀掉素与他不合的武陵太守曹寅。曹寅害怕,便假冒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给孙坚下檄文,其中陈述王叡的各项罪过,令其斩之。孙坚从之。带兵来到王叡处,假托物资不够,带兵到了近前,逼死王叡。可怜的王叡至死也不知道为什么而死。
后孙坚又至南阳,此时已有兵数万。《献帝春秋》中记载:孙坚要求南阳太守张咨供应军粮,张咨手下纲纪说:“孙坚不过邻郡一个太守,不必给他。”遂张咨拒绝。孙坚便带牛酒为礼物来拜访张咨,不得已张咨第二天又回拜答谢。筵席间,孙坚的主簿进来说:“前移南阳,而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主簿推问意故?”张咨害怕,却无奈四周布满士兵而无法离开。一会,主簿又说:“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然后张咨被孙坚斩首了。
之后,郡中震栗,无所不获。确是典型的军阀所为。
孙坚继续行军至鲁阳与袁术相见。袁术上表朝廷封孙坚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屯兵鲁阳。
公元190年,孙坚要进军征讨董卓,派长史公仇称带兵回长沙督粮。并在鲁阳东门外设酒宴送行。
董卓听说孙坚要起兵,便派几万大军迎战,在孙坚他们喝酒的时候,先遣部队的几十骑兵就到了。孙坚命部队整顿整齐,不要妄动。自己依旧行酒谈笑。随着敌人骑兵的越来越多,孙坚这才缓缓起身,引兵入城。对身边人说:“向坚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藉,诸君不得入耳。”董卓兵见孙坚如此胸有成竹,军队如此整齐,不敢攻城,乃还。
后孙坚屯兵梁东时,被董卓大军包围,溃败。孙坚与几十骑兵逃出。由于孙坚平时经常戴一赤罽帻,所以很容易被人看出,于是便将它戴到了祖茂头上。结果董卓军被引开,孙坚从小路逃跑。祖茂跑累了,把赤罽帻放在一跟柱子上,而自己则藏于草中。敌人追上后发现受骗,便撤退了。这是孙坚被打的最狼狈的一次。
不过没有气馁,收拾散兵,重整旗鼓,与董卓军战于于阳,大胜,斩了华雄。
但是,这个时候却有人挑拨离间,对袁术说:“坚或得洛,不可复制,此为除狼而得虎也。”袁术听后便不再供应军粮。
孙坚连夜从当阳骑马百馀里到鲁阳见袁术:“所以出身不顾,上为国家讨贼,下慰将军家门之私仇。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受谮润之言,还相嫌疑!”袁术听后立刻发粮。
董卓害怕了孙坚,不得已派李傕来求和亲,并让孙坚列个表,写明其子弟中有能力为刺史、太守的,均任用之。孙坚:“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慷慨言词后,继续进军。
董卓曾对邓艾说:“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无能为也,惟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
最后被迫迁都长安,烧毁洛阳。孙坚进,修诸陵,平卓所挖掘。还鲁阳。
讨伐董卓的关东联盟中,各个诸侯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除去曹操,还有不要命的孙坚,其他人都没有什么真刀真枪的表现。孙坚一直把董卓赶到了长安,斩了华雄,收复了洛阳,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他却又很可悲。当他在前线讨伐董卓的时候,后面的“联军”却想着如何争夺地盘,称霸一方。
董卓跑了,联军也散了,孙坚家没了。袁绍派了周喁为豫州刺史,来抢孙坚的豫州刺史职位,最后被袁术、孙坚合力打败。孙坚慨叹:“同举义兵,将救社稷。逆贼垂破而各若此,吾当谁与戮力乎!”言发涕下。
这里来看,孙坚想法是天真的。当时汉献帝被董卓劫持,袁绍组成关东联盟,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共举义兵,将救社稷”,而是不听这个任董卓摆布的皇帝。当时朝廷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已经很小,不少人都产生了割据一方的算盘。弱肉强食,地盘势力是争夺的目标。孙坚正是忽略了这点。
有仗就打,打完就走,没有自己的根据地。依靠自己的勇猛,打了几场胜仗,但是为什么打,打完之后要怎么办,没有具体的规划。他不知道当前政治形势如何,不知道该如何发展壮大自己,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所以在别人招兵买马,扩充地盘的时候,他在做着袁术的刀子,被利用着。
我们再来看看孙坚一生干了什么,是否值得。首先是会稽郡平反,结果得罪了那里的大姓周家,给以后的东吴留下隐患。然后长沙郡区星叛乱被他一个月搞定,却又违反朝廷法令去了邻郡帮忙平乱。之后杀了南阳太守张咨,却让南阳到了袁术手里;杀了荆州刺史王叡,也没有控制荆州,到了刘表手里;打董卓,粮草要依靠袁术;回来之后,还有袁绍抢自己的官职。做事凭借自己的好恶,忙忙碌碌到底得到了什么呢?
得罪了董卓,得罪了袁绍,然后他又得罪刘表去了…
公元192年,袁术派孙坚去荆州征刘表。于樊城、邓县击败黄祖,乘胜追击,过汉水,围襄阳。再次击败黄祖,追至岘山。结果中黄祖手下暗箭,身亡。
对于他的死因,还有以下几种说法,前两个是裴松之注里面的,我经常查的书主要就是《三国志》和《后汉书》,所以只找了这几个:
《典略》:坚悉其众攻表,表闭门,夜遣将黄祖潜出发兵。祖将兵欲还,坚逆与战。祖败走,窜岘山中。坚乘胜夜追祖,祖部兵从竹木间暗射坚,杀之。
《英雄记》:表将吕公将兵缘山向坚,坚轻骑寻山讨公。公兵下石。中坚头,应时脑出物故。
《后汉书》袁术与其从兄绍有隙,而绍与表相结,故术共孙坚合从袭表。表败,坚遂围襄阳。会表将黄祖救至,坚为流箭所中死,余众退走。
不管哪个是事实,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孙坚的死是个意外。但他打仗总是冲在最前,也许这样的意外终是个必然。
写了半天,总是说他勇猛有余,却缺少称霸一方,逐鹿中原的政治眼光,或许他本就只想当一名将军,是我们瞎操心而已。
另,玉玺之事陈寿、裴松之均认为不可信,未加讨论。
no comment untill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