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给人的印象很深,是一位颇受欢迎的三国人物。本文依据《三国志》记载,又参考裴松之注的《云别传》,尽量写一个真实客观的赵云出来。
关于赵云相貌的记载,只有“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八个字。只不过后来的人们不断将其形象一再美化,终成了白马王子。此不多论。
赵云的初次登场是被本郡人推举,带着义兵投靠公孙瓒。关于两人的见面,三国志上有这样的记载:
“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
对于这段话,初开始并没有在意,只觉得说的有点大义凛然的意思,甚至被我忽略了。后来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又仔细询问了一下xeon关于部分语言的翻译,更觉有些问题。因为前一段时间写《三国人物谈·公孙瓒》时查过《后汉书·公孙瓒传》,所以对于部分事情有些印象,又翻出来如下:
“初平二年,青、徐黄巾三十万众入勃海界,欲与黑山合。瓒率步骑二万人,逆击于东光南,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贼弃其车重数万两,奔走度河。瓒因其半济薄之,贼复大破,死者数万,流血丹水,收得生口七万余人,车甲财物不可胜算,威名大震。拜奋武将军,封蓟侯。
瓒既谏刘虞遣兵就袁术,而惧术知怨之,乃使从弟越将千余骑诣术自结。术遣越随其将孙坚,击袁绍将周昕,越为流矢所中死。瓒因此怒绍,遂出军屯盘河,将以报绍。
…….
遂举兵攻绍,于是冀州诸城悉畔从瓒。”
我根据赵云的那段话判断,赵云投靠公孙瓒的时候,二者已经发生了矛盾。公孙瓒是因为公孙越的死而迁怒于袁绍,举兵来犯。此时翼州诸城皆从瓒,那么赵云不选择袁绍而选择公孙瓒的原因就很明显了,是为了找一个更稳的靠山。
当然说这个不是为了说明赵云虚伪,换做我也会那样说。毕竟是场面话,何况公孙瓒当时的声名也是不错的,随刘基发配日南,举为孝廉,常年保护边境安全等等。赵云的选择也是他们郡人民的意愿,他只是个执行者,不过原因没有那么大义凛然而已。若是依此来强行赋予赵云某些光环,则大可不必了。
此时刘备也在公孙瓒处,两人相处的不错。后公孙瓒派刘备去田楷处抵抗袁绍的时候,赵云也跟了去,为刘备主骑。
这里的“主骑”是什么官职,我没有查到,但是不少人喜欢等同于“卫队长”。从何而来,我也不明了。
但是可以在其他的史料里查到一些类似记载:“然病痼不能事,以军政委良丘,使王思礼主骑,李承光主步”《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唐宏为先锋,骆玄真主骑,赵简主徒,王朗为殿”《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九》,这些里面“主骑”的意思均为主管骑兵,我个人倾向于此种解释。
后来的公孙瓒变质了,尤其自界桥一战以后,疏远了手下的人,变得众叛亲离,而赵云似乎已经看透,便以兄长去世回去守丧之名辞别公孙瓒。赵云这里比较有心计,给自己留了后路,史书上的记载是“辞瓒暂归”。
后来刘备又到了袁绍处,赵云过来投奔,相见于邺城,两人同床而眠,关系甚是亲密。他秘密遣赵云招募数百人,这是背着袁绍的。干什么呢?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我觉得,数百人能干啥?打仗是不行,极有可能是来保护刘备安全的,个人感觉这个时候的赵云,当起了刘备的保镖。
后随刘备到达荆州,一呆好多年,没有记载。
公元208年,曹操攻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坂坡,丢弃了老婆孩子而跑。刘备已经不止一次这样做了,但这一次老婆孩子都幸免落难,那是亏了赵云。
当时有人说看到赵云奔曹军方向去,可能投降了。刘备用戟打说话的人:“子龙不弃我走也。”果然,一会赵云回来了,救了刘禅和甘夫人。升为牙门将军。
《三国志》上没有长坂坡的七进七出,没有张翼德吼断长板桥,也没有甘夫人跳井、刘备摔孩子。但是要论精彩,非《三国演义》莫属。
《三国志》上也没有讲赵云此时是干什么的?但他的职责肯定不是人们所想的保护刘备家人。因为赵云去敌军中救阿斗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去干啥,所以推断那不是他责任内的事情。
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得了荆州四郡,赵云领桂阳太守。曾有不少人抱怨赵云的官职低微,偶不得反驳几句。
从汉代的官职俸禄讲,太守是二千石,能比这个俸禄高的恐怕只有三公九卿了吧,好歹也是官贵权重,高高在上的了。只不过这个太守是由武将担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防东吴,恐怕也没有其他人胜任了。
以前的桂阳太守赵范,有一个嫂子樊氏,长的国色天香却做了寡妇,赵范打算将其许配赵云。结果被赵云拒绝掉了:“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果然后来赵范逃走,赵云没有因此而受牵连。
在另一次战争中,赵云生擒了夏侯兰,这个人和赵云是同乡,从小相识。赵云知道他精于法律,就向刘备推荐他做了军正。可是,等到夏侯兰得到任用后,赵云为免结党营私之嫌,反不再与夏侯兰亲近了。
上面的两件事也常被人引用,有人用来夸赵云不为色动,有人夸他公私分明。但我却用他来说明赵云的心思,说明他是一个很谨慎的人,一个很重视自己前途的人,为此他很小心,或许有些过分,不讨人喜欢了。
公元211年,刘备带兵去益州,赵云留在荆州任留营司马。刘备的孙夫人不是省油的灯,即使到了荆州,身边也是带着自己的东吴保镖,纵横不法。刘备“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
孙权听说刘备走后,秘密召妹妹回,孙夫人带着阿斗就走,幸亏被赵云拉着张飞在江上拦下,才不至于让阿斗做了人质。
刘备进益州,没有带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却给了法正、黄忠、魏延展示的机会,但丢了庞统。
公元213年,刘备召诸葛亮。于是率领张飞、赵云等沿江而上,平定郡县。到江州后,赵云独领一支军队从外水上江阳,会师于成都。这次是他单独作战,但是刘备已经破锦竹,又有张飞在另一路的配合,难以说明什么问题,尤其关于带兵打仗的能力。
成都既定。封翊军将军。
益州已得,刘备打算把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赵云反驳说:“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刘备即从之。
这个里面我想需要仔细考虑,这里刘备打算分下去的东西是农民的还是益州几家大户的呢?刚得到益州,能否的到那里大豪族的支持可能会关系到以后的稳定,刘备若是想杀一儆百,吓吓那里的人,未尝不可,这更像一出双簧。
另一种可能就是刘备奖励功臣耗费了太多的东西,需要剥夺一些了。不管怎么样,赵云的建议是柔和妥当的,对于兴奋头上的刘备来说很中用。
刘备在汉中打败夏侯渊后,曹军又来争夺。黄忠发现曹兵运粮至北山下,数千万囊,认为可取,遂引兵前去,结果迟迟不归。赵云便带数十骑出围巡视,正遇曹军先锋部队。正交战的时候,后面敌军大部队也赶到,赵云遂左冲右突,且战且退。
曹军初开始在赵云的猛冲下散乱,后又聚集围住赵云,却仍抵挡不住如此的猛将,被赵云突围而走。可他回到营地的时候发现手下一员将军张著受伤,又出马将其迎回。
赵云退入营地,偃旗息鼓,大敞营门。结果曹军怀疑有伏兵而退。赵云趁机擂鼓震天,又命劲弩射向魏军。敌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刘备第二天来,惊叹:“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于是号虎威将军。
上面例子为《云别传》记载,有勇有谋,临危不乱,此战堪称精彩,可惜真实性向来受到怀疑。
公元219年,孙权袭荆州,杀关羽,刘备大怒,欲讨伐。赵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刘备不听,于公元221年称帝,而后东征,次年兵败猇亭。
又到刘备伐吴的事情了,多少人都叹息这场战争的失败,却忘记给东吴的陆逊鼓掌。很多人或依据三国演义,或依多数人既成的观念,产生了一种好恶之分,认为刘备是正义的,所以所有造成他失败的原因都是坏的,而所有曾经阻止事情发生的就成了好的。依据事情的结果来判断,难免就受了主观因素的影响。
况且,伐吴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荆州好比蜀汉的睾丸,若想忍辱偷生的安于一隅,那没有荆州可以活着。若想逐鹿中原,成就霸业,那非要此处不可,隆中对是建立在横跨荆益两州基础上的。
刘备是一个政治家,城府很深,说他头脑发热,我是不信。倒是觉得他借着报仇,激起蜀军士气,夺回荆州的可能性比较大。
再有,若是刘备胜了,获得了荆州益州,那么其他人议论的内容会不会变呢?
总之,刘备东征的时候赵云劝了,但是《三国志法正传》里写的很清楚:“群臣多谏,一不从”。是“群臣”。依此来说有什么远大眼光有些牵强了,看明白的人不在少数。
公元223年刘禅登基,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公元227年,诸葛亮驻汉中。明年,出军第一次北伐。
《云别传》里面的记载是赵云、邓芝为掩护蜀军主力攻打祁山,而领少量兵力作为疑兵去箕谷牵制曹魏主力。因兵力悬殊而失利,但在此情况下,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最后不至于惨败,仍贬为镇军将军。
这个记载陈寿没有采纳。我个人对于他的真实性也比较怀疑。偶然翻看《三国志诸葛亮传》发现这样一段话:
汉晋春秋曰: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余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诸葛亮最后是自贬三级承担责任,若是依据《云别传》里面的情况,赵云本来没有什么失误,反而有功,不应该贬为镇军将军。个人倾向于这种传记可能对主角有些夸词。
公元229年,赵云病卒。后主阿斗追谥赵云为顺平侯,为蜀汉十二位见谥大臣之一。长子赵统嗣父侯爵,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赵广,为牙门将,随姜维至沓中,于临陈战死,为国捐躯。
我们再来看看赵云的官职变化:刘备称汉中王的时候,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封张飞为右将军,假节;封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封黄忠为后将军。此四人基本平级。而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独挡一面。只有赵云封为一个杂牌的翊军将军,差着等级。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此时关羽、黄忠已卒,封张飞车骑将军,进封西乡侯;马超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魏延也进拜镇北将军。赵云却未升迁。
在前期,赵云没有什么表现机会,自然没有功劳无法升迁。对于刘备为什么不重用他,凭借刘备的识人能力,奴人能力,我更倾向于赵云是不堪此类重任。
另外,如果换做我,我想我不会让赵云有大功劳,功劳大了,尾巴翘了,未必还会安心的呆在后方了。
或许赵云后来有过作战的机会,因为他曾被封为征南将军,这个是值得品味的,毕竟名称也不是随意瞎起的。只不过蜀汉关于平定南方期间的资料较缺少,或许只是没有什么记录而已。
最近在网上找一些资料的时候,看到了关于蜀汉冯习的介绍:征东吴时,其为领军,统诸军,败于猇亭,被斩。作为除去刘备外的二把手,却没有单独的传记,不得不让人想起一句话:“汉家天子待臣薄”。试想,如果赵云没有救过后主,会不会还不如冯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