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游记·启

  每到五一、十一都安奈不住自己的心情,总要选个地方出去转转,今年也不例外。最终选择了山西的这条线主要还是因为女友有个西湖灵隐寺方丈开光的文殊菩萨护身符,打算去五台山拜一下。另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也让我们很是期待。
  旅游路线:天津-北京-五台山朝台-台怀镇寺庙群-太原-晋祠-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天津

  不过,毕竟这次主要是人文景观,所以查些资料很是必要,不能像上次去西安那样,一脸茫然。
  Google,百度一下就可以,然后打印出来带上。

  提前托北京的朋友买好了票,28号晚上20:30的K601,北京--五台站。虽然还没有到五一正式假期,但票很难买。

  出发前一天很晚才睡,也许有些激动吧,收拾包就到晚上一点多。

  物品清单如下:/俩人

  登山包 45L 35L

  证件 外借本科学生证
     一路上除去台怀镇的寺庙其他都有学生票,研究生证不可以
  零钱 一元零钱,寺庙投功德箱用,5元10元零钞,斋饭后投放
     一般的寺庙功德箱投1元就可以了,毕竟是学生。我们基本都放,大概花去七八十元。
     吃完斋饭放五块十块就可以了。
  头灯 去之前打算住寺庙里,所以要带手电筒或头灯。
     爬东台顶看日出,没有月光漆黑一片,也需要头灯。
  衣服 羽绒服 毛裤 毛衣 外套 内衣 保暖内衣 裤 帽 手套
     五一爬五台需要羽绒服,保暖内衣,如果打算住寺庙,还要多带,山上很冷。
     帽子不可缺,风很大。头套也要带。 继续阅读“山西游记·启”

山西游记·清单

  收拾了一晚上东西,明天早晨出发。
  没有买到去北京的票,坐校车走。
  大概六点半起床,今晚早睡。

  旅游物品清单如下:希望对别人出游有用。

  登山包 45L 35L

  证件:外借本科学生证
  零钱:50元 寺庙捐献 其余5元10元零钞,斋饭后捐献
  军刀 手电筒 打火机 绳子 布 纸 笔 一次性雨衣
  数码相机 手机 CD机 CD 充电器/电池 手表 保温杯
  寺庙可能会停电,带手电筒
  洗漱用品 刮胡刀 卫生纸 湿纸巾 卫生巾
  药品:创可贴 吗叮宁 氟派酸 白加黑 膏药 酒精棉球 护踝 晕车药 高原反应?
  衣物:羽绒服 毛裤 毛衣 外套 内衣 保暖内衣 裤 帽 手套
  住寺庙,床板,海拔3000米,晚上可能会冷。五台山风大,需帽子。手套必带。
  食品:水+保矿力 两天的食物 榨菜 巧克力 糖 口香糖 水果
  住寺庙,最坏打算,一顿斋饭也没吃上。
  带保温杯,寺庙补充热水。 继续阅读“山西游记·清单”

山西游记·计划

  一整天在计划五台山出游,大概名细已经出来,因为女友很喜欢文殊菩萨,而且护身符也是,所以打算大朝拜,五个台全上。

  天津-北京-五台山鸿门岩-东台看日出-北台-中台夕阳-西台夜景住宿-下山逛寺庙群-住台怀镇-坐车南台-太原古城-住宿太原-晋祠-祁县乔家大院-住平遥古城-逛平遥-天津。大致路线。

  五台山刚下雪,需要带羽绒服。

  详细如下表,回来再修改,也算给别人留个方便: 价格为双人价格

  D1:
  车上食品????//30
  上山自带食品、水????//50
  16:30-18:00????T594 天津-北京 车票????//22*2
  北京晚饭????//40
  20:30-03:00????K601 北京-五台上 车票????//106*2
  晚上????卧铺车上

  D2
  03:00????火车站
  04:30????车站-鸿门岩 车费????//50
  06:00????东台顶 休息 看日出 寺里早点????//20
  08:30????下东台-鸿门岩
  08:30-14:00????上北台
  14:00????休息、午饭
  14:30-16:30????上中台
  17:00-18:30????上西台 吃晚饭????//20
  晚上????住西台 继续阅读“山西游记·计划”

三国人物谈·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给人的印象很深,是一位颇受欢迎的三国人物。本文依据《三国志》记载,又参考裴松之注的《云别传》,尽量写一个真实客观的赵云出来。

  关于赵云相貌的记载,只有“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八个字。只不过后来的人们不断将其形象一再美化,终成了白马王子。此不多论。

  赵云的初次登场是被本郡人推举,带着义兵投靠公孙瓒。关于两人的见面,三国志上有这样的记载:
  “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

  对于这段话,初开始并没有在意,只觉得说的有点大义凛然的意思,甚至被我忽略了。后来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又仔细询问了一下xeon关于部分语言的翻译,更觉有些问题。因为前一段时间写《三国人物谈·公孙瓒》时查过《后汉书·公孙瓒传》,所以对于部分事情有些印象,又翻出来如下:
  “初平二年,青、徐黄巾三十万众入勃海界,欲与黑山合。瓒率步骑二万人,逆击于东光南,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贼弃其车重数万两,奔走度河。瓒因其半济薄之,贼复大破,死者数万,流血丹水,收得生口七万余人,车甲财物不可胜算,威名大震。拜奋武将军,封蓟侯。
  瓒既谏刘虞遣兵就袁术,而惧术知怨之,乃使从弟越将千余骑诣术自结。术遣越随其将孙坚,击袁绍将周昕,越为流矢所中死。瓒因此怒绍,遂出军屯盘河,将以报绍。
  …….
  遂举兵攻绍,于是冀州诸城悉畔从瓒。”

  我根据赵云的那段话判断,赵云投靠公孙瓒的时候,二者已经发生了矛盾。公孙瓒是因为公孙越的死而迁怒于袁绍,举兵来犯。此时翼州诸城皆从瓒,那么赵云不选择袁绍而选择公孙瓒的原因就很明显了,是为了找一个更稳的靠山。
  当然说这个不是为了说明赵云虚伪,换做我也会那样说。毕竟是场面话,何况公孙瓒当时的声名也是不错的,随刘基发配日南,举为孝廉,常年保护边境安全等等。赵云的选择也是他们郡人民的意愿,他只是个执行者,不过原因没有那么大义凛然而已。若是依此来强行赋予赵云某些光环,则大可不必了。

  此时刘备也在公孙瓒处,两人相处的不错。后公孙瓒派刘备去田楷处抵抗袁绍的时候,赵云也跟了去,为刘备主骑。
  这里的“主骑”是什么官职,我没有查到,但是不少人喜欢等同于“卫队长”。从何而来,我也不明了。
  但是可以在其他的史料里查到一些类似记载:“然病痼不能事,以军政委良丘,使王思礼主骑,李承光主步”《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唐宏为先锋,骆玄真主骑,赵简主徒,王朗为殿”《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九》,这些里面“主骑”的意思均为主管骑兵,我个人倾向于此种解释。

  后来的公孙瓒变质了,尤其自界桥一战以后,疏远了手下的人,变得众叛亲离,而赵云似乎已经看透,便以兄长去世回去守丧之名辞别公孙瓒。赵云这里比较有心计,给自己留了后路,史书上的记载是“辞瓒暂归”。 继续阅读“三国人物谈·赵云”

三国人物谈·孙坚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有说是孙武的后代。但陈寿用了“孤微发迹”四字说明他的出身并不大好。不过在名义上,他却成了吴国的第一个皇帝。
  生于公元155年,亡于公元191年,直到他死的时候,很多三国英雄才刚刚登上舞台,三国的精彩故事也才刚刚开始。

  《三国志》上关于他的第一个记载是在十七岁的时候和父亲坐船去钱塘,正好遇到海贼抢劫,在岸上分赃。其他行船都止住不敢前,唯独孙坚操刀上岸,用手东西比划,并做指挥人包围海贼的样子,海贼信以为真的官兵来了,放下脏物便逃。孙坚追上,斩杀一人,还。因此而名声大震,被召为代理郡尉。

  公元172年,会稽郡人许昌在句章造反,自称阳明皇帝。并和他的儿子许韶煽动周围县郡,加入者数以万计。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招募千馀士兵,与州郡官兵一起讨伐,破之。这一年,刺史藏旻向朝廷替孙坚请功,被任命为盐渎县丞。
  后又被任命为盱眙县丞、下邳县丞。
  在会稽平乱,有得有失,认识了朱儁,一个日后提拔孙坚,让其有出头之日的人,也得罪了会稽的大户周家,为以后埋下隐患。

  《三国志孙破虏吴夫人传》里面有这样的记载:孙坚闻其才貌,欲娶之,吴氏亲戚嫌坚轻狡,将拒焉,坚甚以惭恨,夫人谓亲戚曰:“何爱一女以取祸乎?如有不遇,命也。”于是遂许为婚,生四男一女。
  按照这样的记载,孙坚虽然平定了叛乱,但是他和自己的手下恐怕也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甚至也难免会有打家劫舍之类的问题。以致孙竟有了“轻狡”之名。这个婚姻是一个强拧的瓜,不过果实却相当不错。

  《江表传》里的记载是不错的:“坚历佐三县,所在有称,吏民亲附。乡里知旧,好事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焉。”这些好事少年后来就成了孙坚起家的一部分资本。

  十多年过去了,终于在公元184年,有了英雄的用武之地。当时张角在魏郡起义,天下响应,所到之处焚烧郡府,处死官吏。朝廷派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镇压。朱儁上表朝廷任孙坚为佐军司马,孙坚乡里少年皆愿从之,又招募精兵,合计千人,出发。

  这段时间内,有些零碎的记载:
  《吴书》:有次打仗,孙坚乘胜追击,孤军深入,结果受伤坠马。当时军士分散没有人发现他,幸好后来孙坚的战马跑回营地,有人便随马而来,这才找到他。养了十几天,伤势稍好转,又奔赴战场。
  汝、颖的黄巾军失利,逃至宛城,固守。孙坚勇当一面,亲冒矢石,登城墙先入。手下士兵受到如此鼓舞,一鼓作气,拿下了宛城。朱儁将此事上报朝廷,封孙坚为别部司马。

  说到这里,对孙坚大体上有个初步印象了。他很勇猛,打了一些胜仗,但,是依靠什么打胜的呢?不要命,而非依靠战略战术。至此还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以目前的样子来看,一名猛将而已。况且他所面对的都是一些农民起义,乌合之众。 继续阅读“三国人物谈·孙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