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小九后,还在使用以前的三脚架,但那个架子给卡片用还行,放小九,多少有些单薄,更不好意思说的是,以前那个三脚架基本只有户外使用,随手放登山包外面一挂,风吹日晒雨淋不说,还要承受着漫无天日的摔摔打打。即使这样,它也跟着我走过了沙漠、高原和雪山,而价格只有三十元不到。
  既然买了单反,那就更新一下三脚架吧,之前那个用来放小九,实在太没人性了。但对于摄影,算不上痴迷,只是因为喜欢户外,拍些沿途的风景而已。何况这半年在武汉,这边的水汽大得很,实在勾不起拍摄夜景的欲望和兴致,故一拖再拖。

  近期,去西藏的计划再次提上日程,光预定火车票的钱,就已经支付给久久票务网近四千大洋了(以防万一,预定了多次列车)。何况今年买单反也主要是为了西藏之行。看着别人带回的相片,那迷人到窒息的布达拉宫夜景,我已经幻想着它出现在小九的液晶屏中了。

  在京东拍了一个三脚架,但在收到货之后,我确实发现有些黑线不经意地以垂直地面的方向闪过我没有皱纹的右侧眼角。对于户外来说,它可能也许大概似乎有些重了,伤不起啊。尤其是我们这次还要徒步墨脱,想想那漫漫长路,我决定给它定义一个标签,休闲游用品。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片名:山楂树之恋/Under the Hawthorn Tree(中国·2010)
  导演:张艺谋 主演:周冬雨 窦骁

  看完这部电影很久了,今天才想把这个不算影评的唠叨补上。
  老谋子之前拍文艺片,而后应该算是第一个拍大片的,当别人都开始拍大片时,他结果去搞奥运开幕式了,然后搞出了一部小文艺片,与一干人等分开搅和。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上上个周末,工作不是很忙,略有清闲,且天气不错。与同事相约,到武汉北面的黄陂,木兰天池一游。

  黄陂,这里曾出土了距今已有3500余年的商代遗址盘龙城,它也是长江流域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古城,故黄陂又被称作“大武汉城市之根”。记得曾去湖北省博物馆游览,其内还有专门的盘龙城出土文物展厅。
  黄陂,也是花木兰、黎元洪的故乡,这点从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的名字中已能看出。至于住处附近,曾经的俄租界内,有条黎黄陂路。古代,常常对某些大有声望的人,称呼“姓+家乡”,故黎元洪曾被称为黎黄陂。如此。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是学生时代熟背的《木兰辞》,而花木兰便生在长在这座木兰山脚下。
  木兰山属大别山南麓,最高峰的海拔582.1米,木兰天池于其上。天池,多美的名字,比湖、海更令人着迷、令人向往,更何况还有木兰之名。其现为4A级景区,内有瀑布、峡谷、怪石等,同时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早晨八点多便从武汉出发了,一路向北。但途中有些堵车,而且景区内的路算不得好走,指示牌很少,没来过的很容易不知何处,甚至迷路。途中所遇游人甚少,我想这也是制约这里发展的一个因素吧。到处都有施工,应该是正在建设中。

  吃过午饭,到达景区门口。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


  片名:社交网络/The Social Network(美国·2010)
  导演:大卫·芬奇 主演:杰西·艾森伯格

  1、facebook虽然火,但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却看不到,就这样还有那么多用户,看来真的火。
  2、奥运之前,google的blogger被解封,高兴得连忙将博客搬了过去。本以为天朝借着奥运展现开放的心态与魄力,展现大国的自信与从容,自此便海纳百川,百家争鸣。结果,奥运结束后,blogger再次被墙,如此无任何通知地朝令夕改另无数真心、用心记录生活点滴的大众寒心不已。自那时起,开始使用翻墙软件。也便是那时,接触过了几次facebook。后来不再用blogger,翻墙也不再每日一次,甚至推迟到了一个月就那么几天,然后一直到现在,差不多十个月没有了。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正午的阳光直晒在外面的城楼上,反射进来的光线扫过大红灯笼,却无法抵及城门洞的内壁,于是明暗对比之间,一点点红衬出了一片古老与沧桑,尤为给我印象深刻。
  身后是喧哗的人群,熙熙攘攘,在他们进入镜头之前抓拍下这张,感动的也只是自己。
  转身,烦躁的阳光迎面而来,夹杂着沸沸腾腾的吵闹。强烈的对比,犹如古今之间,数代之隔,如这城墙,似耄耋之年的老者,无力改变世界却依旧满脸慈祥,坚守内心。

  旁观,六百年。不语,至今。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