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太多事,太多路,还来不及思考,心不静则事不明,事不明则心不通。向来穿衣少,再加上最近一直降温,晚上打开空调,冲个热水澡钻进被窝,猛然觉得好安心,那种一直漂泊的感觉顿减。
放些老歌,冲杯咖啡,仅留下盏黄色台灯,酒店的书桌上,回想国庆之行,敲打些字。
去一个城市,喜欢逛逛那些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地方,只是随意地走走看看,不论灯红酒绿,还是渔火牧歌,那种或浓缩着一个城市最辉煌的过去,或鲜活着一个地区最古老的风俗,总会在不经意间触碰了心底的一丝共鸣。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么一个群体,每每计划路线时多有所考虑,今夜细数,北海是到过的第48个。
最能代表北海的不是银滩、不是涠洲岛,而是老街,这是我不会错过的地方,也是与多数人旅游的不同之处。在1876年,这个历史教科书向来注重描写的年代,中英签订了《烟台条约》,这些我们曾经被强迫背诵的条约中,北海开放为通商口岸,这自不是你侬我侬的两厢情愿,之后的西方列强闻腥而至,数个国家在北海大兴土木,设立领事馆、教堂、海关、学校等机构。老街便始建于此时,大多二三层,以西方骑楼式建筑为主。
阴天,没有温暖的阳光,没有明亮的天空,阴沉而灰朦的色调,斑驳而沧桑的建筑,行走在骑楼之下,抚摸着潮湿剥落的方柱。华灯初上,仿佛走过一段门廊,便会顿然穿越至那段烽火岁月,老街之上却无枪声大兵、无推搡疾跑,反而车马喧哗,红粉旗袍,缓慢悠扬的留声机淌出靡靡之音,灯火昏暗的街角闪过一个姑娘,有着调皮无辜的眼睛。
如今岁月过,风雨覆,人离人往,百年建筑上挂着百年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