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名气比较大的书,评价也不低,算得上世界级名著,故早有耳闻。不论小学还是初中的老师,都推荐孩子当课外书读一读,于是早就买了。正好出差路上选本书,便从书架上随手拿来一读。
书的作者是儒勒·凡尔纳,法国人,1828年出生,那是我们的清道光八年。同一年诞生的还有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等人,那一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已经能合成尿素,而此时的中国正饱受着鸦片影响。西方用鸦片改变了以往和中国在丝绸、茶叶、瓷器上产生的贸易逆差,东西方的经济实力也已逐步逆转。
凡尔纳是个多产的作家,一生创作了不少作品,其中不乏经典。据统计,他是世界上被翻译作品第二多的作家,第一应该是莎士比亚。法国甚至将2005年定为“凡尔纳年”,纪念他的百年忌辰,他在1905年去世。
他的作品主要是科幻,故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为作品总名,代表作被称为“凡尔纳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此外还有些名气比较大的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如《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等,后者还引发了很多冒险家争相打破80天记录的探险。
《海底两万里》所处的年代,还没有科幻这个分类,所以他时常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影响着后世科幻文学发展。这本小说的精彩来自三个方面:神秘复杂的尼摩船长,精彩刺激海底世界;令人惊讶的科幻预言。
尼摩船长,有人喜欢,有人反感,是文学作品中比较复杂的人物之一。他博学多识,本是某位印度联邦的贵族,因为祖国被殖民者毁灭,家人惨死,而对人类社会的弱肉强食充满仇恨,尤其对于侵略者。于是他创造了鹦鹉螺号,并利用海底挖掘的财富支持陆地上的战争反抗。他对弱者,如采珠人抱有同情心,对强者,如那艘军舰,又会狠心杀死上面全部人员。他的名字是“Nemo”,在拉丁语中便是“无人”的意思。
关于海底世界,我们至今依旧一知半解,所了解的内容只不过是皮毛。而作者却能把地球上各大洋的水下世界描绘地一清二楚,在那个人类对海底一无所知的十九世纪。我们在作品中感受到了海底的森林、峡谷、火山、遗迹等,还有着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种动物和植物,在没有电影和电视的年代,这确实精彩绝伦。
《海底两万里》并不是作者的凭空想象的,他有着大量的令人惊叹的知识储备,在这部小说里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博学和严谨,这是硬科幻的魅力。所谓硬科幻,是首先建立在已知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然后再进行大胆想象和推测的。所以他的很多想象如今已成了现实,比如潜水艇、火箭、登月等。法国的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便命名为“鹦鹉螺号”,而月球背后的一座巨大的环形山,也被命名为“凡尔纳环形山”。
刘慈欣在《三体》和其他科幻作品中的描述,很多也早晚会被证实,硬科幻便有着这种魅力。
这是一部探险小说,而探险对于其中的各个人物,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主人公,他喜欢探索未知的世界,并去观察书本上的动植物在真实世界的样子,所以他并不急于结束这次旅行或者囚禁,他在享受过程。而他的仆人孔塞伊,则无所谓探险,他是严格遵循主仆关系的循旧性格,主人去哪他便去哪,少有自我意识,但也能随遇而安。至于捕鲸手尼德兰,哪怕探险也给他带来一些乐趣,但更多则是不满,因为他一心想着自由,可自我安排自我。想吃肉就吃肉,想喝酒就喝酒,所以鹦鹉螺号更像是他的监狱,他一直在寻求逃离。至于尼摩船长,探险更像是拒绝与隔离,因为海底是一片无人区,其他留给读者自行品味吧。
no comment untill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