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收获很大的书,也是一本串起知识的书,作者选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的100件不同时期的文物,串起了中国历史。从山顶洞人开始,一直到神舟五号,几乎囊括了各个朝代,分别选出最有代表的文物,这其实挺难的,如何用几件文物,分别代表唐、宋、元、明、清。但也只有国博,才有这个底气。

  当去了一定数量的地方、逛了一定数量的博物馆、了解了一定数量的历史之后,对这本书会有不小的兴趣。它一并帮着你回忆了一下各地的博物馆和这些年所看到的文物、所听到的历史。

  第一个引起兴趣的是西周时期的“利簋”,它的价值源于它的铭文,它是第一个直接记载武王伐纣具体时间的青铜器,因为“利”本人可能直接参加了牧野之战。中国在古代用干支纪年,比如我们熟悉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甲午战争等等,这其实形成于汉代以后。而在先秦,干支是用来纪日的,甚至延续至民国,数千年未曾中断,成为一份文化遗产。

  利簋上所记载的武王灭商,发生在甲子日,所以后世又称其为“甲子之事”。和它齐名的是商汤灭夏,据称发生在乙卯日,尚无出土文物佐证,两者合称“子卯”。所以子卯在古人心中属于“疾日”,是有很多忌讳的,即“子卯不乐”。甚至很多白事、红事中的重大仪式,一般也要避开子、卯。

  书还是值得一读的,每天三五个文物,一个月时间。

  比较有意思的,还有佛教和道教的造像。

  一件三国时期的楼阁佛像陶魂瓶,上面有着佛像的雕刻,但又和后代所见的不同,它几乎仅仅只是个赐福呈祥的装饰象征。原来,在那个时期,佛法刚传到中国,人们都只是一知半解。佛在当时的老百姓心中,就是降吉祥、保平安的众多神仙之一而已。所以,当时的器物中,佛和神仙崇拜并存、混杂于神仙和瑞兽之间,反映出当时佛教是作为中国本土的神仙思想和早期道教的附庸而出现的,还没成为人们所信仰的独立的宗教。

  佛教徒不得已,利用当时社会上流行的鬼神方术信仰,将佛教思想依附于神仙思想之中,进行诠释与传播,使佛教变得更加通俗易懂。而事实上,鬼神方术是与佛教思想相违背的,但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佛教徒们不得不采取各种方法来迎合当时的人们。所以,这种文物只能出现在特定的时期,虽然平凡普通,但它的意义很大。看文物,不只是看有多贵重、多精美、多么不平凡。

  与此对应的,是北魏时期的王阿善造石天尊像。在早期,道教认为“道”是超越形和体的概念的,是不可能成为艺术的描绘对象的,更不可以用人的形象来表示,那样会有点low。据记载,南朝时期的大多数佛堂有像,而道堂无像,一般只放经书。可经南北朝,佛教造像艺术流行开来,这对佛教传播起了很大推动作用。道教就坐不住了,也开始模仿佛教造像。虽然也有自己的要求,比如服饰、道冠等,但依旧摆脱不了初期所模仿的佛教造像的影子,两者确实很像。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