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局中局4

  这一个系列的第一部还不错,能让大家能喜欢上这个系列,一是佛头案的扣人心弦和其中的奇思构想;二是对古董这个行当专业术语的着迷。
  而第二部却一般,尤其第一部中的人物关系,很多并没有延续下来,当木户加奈在最后一部中出现时,多少让人有些怀念。但作者以国人都关注的国宝《清明上河图》为核心,通过似真非真的野史,成功勾起了大家的阅读欲望,魅力却非作品本身。故宫的《清明上河图》有可能是假的,多么抓眼球的点啊。
  第三部算是精彩,也是我最喜欢的,主要原因在于主角的魅力,许一城不似其他三部里的许愿。这让人有种探案的沉浸与魅力,而非主角阴错阳差地被情节推着破案。

  第四部,也就是最后一部,让整个系列变得虎头蛇尾。老朝奉的身份颇让人有些失望,合理又不合理,缺少情节发展的指向性和唯一性。五罐之谜,尤其“飞桥登仙”,又让小说渐渐走向了神话。海外寻宝,尤其最后的结局,又使得故事的现实性越来越少,这使它原本的硬专业魅力反倒丢失了。
  作为串起四部作品,步步为营、精于算计的老朝奉,出场和失败着实简陋了些。都是作者一张口,若再出一部书,说她是被栽赃,都毫无违和感。马亲王的小说缺了合理性,就丢了魂。

gdjzj4
  文中提到了五罐,其中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曾在2005年伦敦佳士得的拍卖会上,拍出了2.3亿元的天价,创了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被称作“青花瓷王”,可惜所有者的信息未公开。
  其他四个人物大罐为:周亚夫屯兵细柳营罐、尉迟恭单骑救主罐、西厢记焚香拜月罐、三顾茅庐罐,也都是真实存在的,能并称的自然皆为精品。可它们的作用只不过是地图,为了引出那十件柴瓷,足可见其珍贵。

  柴窑是五代十国皇帝周世宗柴荣的御窑,被称作“诸窑之冠”,其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因为其存世时间极短,数量极少。
  赵匡胤建宋后,曾下令把柴姓有关的东西都毁了,便包括柴窑,不得使用、不得记录,让它成了谜案。毕竟,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时,反的就是后周,正是柴荣驾崩,尸骨未寒之时。所以,在之后宋、元两代的400多年时间里,没有一点关于柴窑的文字记载。直至明初,大收藏家曹昭在《格古要论》中,将柴窑排在了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之上,并称“柴窑最贵, 世不一见”。至清代,柴窑便已经彻底消失,偶有残片问世,都能卖出天价。

  相传,当时制瓷工匠请示柴荣,想要什么颜色,柴荣便颁下谕旨:“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如今,人们常把这句话加给宋徽宗形容汝瓷。方文山作词的《青花瓷》,“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灵感也来源于此。

  如今,没有传世的柴窑瓷器,甚至连残片,也没有被证实的。
  这四部《古董局中局》的核心点文物,选得真是不错。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