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

sl
  片名:狩猎/Jagten(丹麦·2012)
  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 主演:麦斯·米科尔森 托玛斯·博·拉森 安妮卡·韦德科普 拉丝·弗格斯托姆

  1、压抑,如同北欧的天气,冰冷,自始至终的冰冷,友情和爱情均在冰冷中冻裂,好在还有亲情,男主的儿子是好样的。女朋友就这样离开了,挺让人心寒,所以不是知己的肉体关系靠不住。
  2、谎言来源于孩子,并非童言无忌或者人性本善,就是或缺乏关爱、或教育失败、或受家庭影响而塑造了人性。面对男主求爱不得时,产生了报复念头,这本就是恶,没有借口,本性已变。
  3、但更大的恶,在于片中的成人群体。从院长到家长,然后再到小镇的居民,每个人都陶醉于自我的正义之中,同情弱者、反击敌人,毫无压力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痛快地发泄着和得意着。会不会错?那又如何,大家都如此,一个群体分散了个人的责任,典型的心理学上的“责任分散”效应。一个人看着别人无助的死去而不顾,要承担巨大压力,而一群人看着一个人无助的死去而不顾,每个人都变得心安理得。
  4、面对儿童,一旦涉及性侵字眼,集体便会毫无保留的群起而攻之,此时儿童的几句模棱两可的话,很容易毁灭了一个人。这个情况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这很难避免,因为这种伦理问题是大家心中的禁地,不仅仅是不容侵犯,而是不容怀疑。对于这种情况还掉以轻心、不过多重视、不主动解释,本身也是致命错误,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不能仅仅一味抱怨他人和社会,对自身工作和面临的风险不知、被动而木讷的性格,同样是卢卡斯悲剧结局的根源。
  5、有没有钓鱼执法?有没有故意引导孩子的话语?当然会有。因为人们要做的不是了解真相,而是消除怀疑。了解真相是询问,由对方主动描述经过,而消除怀疑则是先假设有,然后排除,或者提出类似问题,等待确认。对于涉及儿童和性侵,涉及敏感伦理问题、被害一方为弱势群体或无法准确进行表达的事件时,社会群体所选择的方式,以前是、现在是、今后可能也是消除怀疑。当然,这里谈的不是法律,而是社会群体。
  6、最后的一声枪响,直接给电影加了一颗星。世上哪有那么多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和解,向来只有个人与自己或个人与个人间的和解。
  7、成人礼,接过猎枪,社会可以这样接纳你,也可以这样把你除名,哪怕前一秒大家都还报以社交性的微笑。如今有个名词,社会性死亡。换做我是卢卡斯,要么收集证据,给自己争取真相,获得群体认可,要么就换个地方了。
  8、谁开的枪,不知,可以是任何人。但他放弃了枪杀卢卡斯的机会,没有开出第二枪,也许是出于警告,也许是良心终究有道坎,各个物种杀死同类都需要极大的勇气,除非有直接的仇恨。结局很开放,每个人的经历、每个社会的形态,也许会有不同的答案。
  9、小姑娘的长相就一股不招人待见的样子,说谎时扭动半边脸,一副让人嫌的模样。
  10、反思一下,很多事,我们并不关注真相,只是关心和我们想象中的是否一样。一样,也就信了。至于伤害到了别人,那又有何妨,反正大家都这么认为。时间很快的,快到我们自己扭头就忘了。而那无辜的人,成了狩猎者抢下的麋鹿,倒在了地上。

,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