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的一本书,被奉为经典许多年,但却有着更多得人,读完不知所云。
纷纷乱乱的角色姓名、令人抓狂的人物关系、完全陌生的社会背景,注定着阅读体验不会好。第一次阅读,至少要用一半时间去整理人物背景,不停查阅错综复杂、伴随着乱伦的人物关系图,才不至于搞错一代又一代不停重复循环着的人物姓名。刚读的时候,味同嚼蜡。
这本书,读不懂的时候,不必强求,那也许是时机未到。我读它,一部分是虚荣,而更多是好奇,这本书为什么能成为经典?后来没读多少,便放下了,束之高阁,不愿再碰。
工作繁碎,疲于奔波,鲜少思考。忙碌时,人们很难用“孤独”来概括自己的处境,可能还是肤浅地认为闲着才是孤独,忙碌就是充实。如同马贡多不停缝制敛衣、不停铸造金鱼、不停做爱的人们,何尝不是孤独。
再次阅读,至读完,反而有些平静,过了许久,再看些书评,回想着某些情节,让人在周遭纷乱的声音中得到些平静。人到中年,奔四的时候,对于这本书的体会依旧还是浮而不沉。
年底,作个书评,仅是记录而用。也许有朝一日,从书架上取下再读时,能有更切实感触。
几个人物,首先,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他是一个富有冒险和开拓精神的人,沉迷于科学和哲学,只不过他的才智似乎超越了那个时代和身边的人,而他又没有发展出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没有促成集体的开化或进步,所以人们听不懂他的话时,便认为他疯了,最终被绑在栗树下,任凭风吹日晒雨淋。当他去世后,这个家族也就注定了落寞,没有了探索、创新和开拓,注定只能在一片不大的天地里循环往复,过了一百年后,周遭什么都没有变化,如同一潭死水,悲哀死去。
另一个人物,是乌苏拉,她几乎贯穿了整部小说,她是富有激情的,只不过没有方向,着眼于琐碎、着眼于重复和忙碌。她失明后,依旧能够洞察一切,原因便是这个家族的一成不变,是百年来循环反复的写照。有没有眼睛又如何?一切都是重复,重复得多了,自然越老越熟练,眼睛的功能早已退化。
那导致这个家族循环往复,衰败而亡的,那种无形的力量是什么?
从道路的位置和他们选择的地点来看,马贡多逐渐远离了科学与文明,缺少了探索与创新,加上经济上长期的贫困和落后,最终导致大家放弃了重视教育及科学,变得固步自封,马贡多人大多几十年如一日重复着一件事,没有自觉、没有愿望、没有行动、更没有能力去展望、去改变,然后变得麻木,放弃了改变、忘记了改变,只能关在屋子里,孤独地等着时间过去一百年,一个家族就这么死了一百年。
若放眼于更大的形势,是整个拉美的发展,也如同马贡多的历史,只是我们不大熟悉。我们熟知中国的历史,了解日韩、欧美、东南亚,但对于拉美,在国内都一片茫然。我们也许知道古文明玛雅,知道如今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而19世纪末呢?20世纪初呢?哥伦比亚的历史呢?
那段时期里,漫长的战争、无休止的党争、资本主义国家残酷的扩张、教育的落后和人民的愚昧,让这里耽误了百年,当再放眼于世界,发现自己和社会发展的大势已严重脱节,脱节到令人绝望时,便导致这个国家和国家里的人民开始逃避现实、抱守破旧、不思进取,一潭死水般地循环,如同马贡多。
我们鸦片战争之后,我们文革之后,发现和西方国家的差距时,又何尝不是这个状态呢?也许那个时期的人读《百年孤独》,会扼腕叹息,会泪流满面吧。只不过中华民族的韧性,超出了很多民族,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很多人,读不懂《百年孤独》。
合上厚厚的书,再着眼于自我,人性本身的孤独,那是永恒的。它无处不再,哪怕处于繁华和进步之中。
2020最后一篇文章,愿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