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

  钱钟书,一个英文考满分、数学考15分而进入清华大学的人,靠着成绩就名噪一时了。之后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到牛津进修。同行的有妻子杨绛。
  名气很大,但似乎口碑一般,说实话,也没有太多谈得上的作品留世,说不上喜欢。

  说到庚款留学生。1900年是庚子年,义和团入京,围攻各国使馆,八国联军攻陷北京。1901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各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赔款金额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辛丑条约》,没有之一。
  清政府的赔款高达四亿五千两白银,因为当时中国的人口是四亿五千万,这屈辱意味着一人一两罚金。又因几倍于清政府的年财政收入,几无偿还可能,所以被要求分39年付款,加上利息近10亿两,这意味着将永久失去了翻身可能。当然,条款里还有很多涉及主权的,比如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拆除天津港到北京的全部炮台;允许各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沿线;停止发生反抗之地科举5年等。

  庚子赔款之后,美国一些声音出现:收到的赔款太多了。于是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开始施展外交才能,多方斡旋,促成了退还超过实际损失的赔款。为避免列强变相利用退款打开中国市场,经协商用于教育,用于培养留学生,还用这笔钱建立了清华大学和山西大学。此后,俄、英、法、荷、比纷纷效仿,似乎除了日本。
  钱钟书和杨绛夫妇,都是庚款留学生,留学英国。

wc2
  说这本书是讲爱情和婚姻的,显然不完整。比如在书中:方鸿渐说,我知道她难看,可是因为他是我们的恩人,我不忍细看她。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她是坏人,你要惩罚她。
  连着读,是种人文关怀;单独看,是毒舌金句;跳出来想,则是自嘲自解。这样的话,比比皆是,只是这句印象深些。一部《围城》,不知“细看”了多少丑人,可却没有几个是要必须要惩罚的坏人。钱钟书的讽刺和残忍在于,他不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也不是编凑出不合实际的事物,而是逼着你直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丑陋,不禁悲凉。

  书里的语言很幽默,也很讽刺,毕竟有着“新儒林外史”之名。
  当然,最让人惊叹的还是人物的刻画,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赵辛楣、李梅亭、高松年、韩学愈、汪处厚、陆子潇、孙柔嘉,一个个如此鲜明,读完许久,看到这些人名,那鲜活的个性跃然纸上,这大概便是大师之所能。这大概属于本书的最精彩之处。

  主角方鸿渐,是让人生气和不争的,岳父资助其留学,却没个志气考上个文凭;回国前买了个假文凭,却又狠不了心说谎到底,反而成了可笑的廉耻道德制约着自己;对苏文纨心里拒绝,却又满嘴的奉承唯命,唯唯诺诺;对唐晓芙喜欢得要命,却没有哪怕多一分的坚持和坦诚;孙柔嘉示弱用计,明知明了,却又莫名其妙地任其发展,然后结了婚。
  他自始至终,几乎都没有过什么主动和追求,不论是进银行工作,还是去三闾大学教书。他没有担当,没有追求,随着波流而行,是消极还是绝望?内心想要的不少,真正去做的没有,别人给了什么,他就受着什么,只有复杂的心理活动,然后没了然后。
  如果每个人的一部分。

  围城,一直在这,也许,我们从没走出去过,哪还用张望外面。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