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手爱德华


  片名: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hands(美国·1990)
  导演:蒂姆·波顿 主演:约翰尼·德普 薇诺娜·瑞德 黛安·韦斯特

  德普,拥有一双让人羡慕嫉妒爱的眼睛。在本片里,爱德华的眼神让人难忘,天真、忧郁、惊恐、孤独,那么使人吸引,那么惹人怜惜。看完本片,你完全想不到他便是《加勒比海盗》里的杰克船长,打死也不信。这其间的差别就像你想着十几年前的张惠妹,然后又猛然看到如今的她站在你面前。是的,就是那种差距。

  爱德华是注定孤独的。在古堡里,因为身边没人而孤独;在镇上,因为身体特别而孤独;在人群,因为不被理解而孤独。所以他更期望一份爱。因为懂得孤独,所以更加珍惜爱。这样的话,用敲打键盘的手指猜猜,大概也许差不多已经有诗人说过了。

  一个不能开口的人,在哪个社会都往往处于弱势,都是被误解的。不管多少错在他人的事情,往往因为爱德华的无法解释,而使得他变成了小偷、暴力狂,甚至色情狂。而一旦成为“恶人”,很多无法解释的事情和只有当事人双方知道的事情,便很自然的由“恶人”承担罪名。那个欲望少妇尤其如此。
  人们对于闭口的人,往往会形成不自主的心理优势,由此带来的话语权会因为未得到驳斥而愈发肆无忌惮。所以,媒体的话语权需要限制,否则就会绑架公众事件的道德观,以话语权人之是非为是非。其实更多时候,闭着嘴的人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来的永远是开口人的罪恶一面。如片中种种事件。

  爱他的人是善良的,因为他们心里接受了他。事实上,很多事情,因为相信而变得简单。那些平时微笑招呼,而未建立感情基础或者信任关系的人,往往因为一个误会而结束了一切,仅剩下茶余饭后的谈资与引颈围观的热闹。交朋友便是如此。

  捡到金子,不是交给警察,而是给爱人买礼物。基于“爱”的世界观和基于“理”的世界观的差别,犹如古堡和小镇,有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很多事情,不是该与不该,而是对与不对,这是我们这个社会维持稳定而不得不舍弃的被科学家放到爱德华肚子里的“心形饼干”。
  为了爱,而不顾世俗眼光,由于我们的社会准则而成了传说中伟大的爱情。

  拥有一段不能拥抱的爱情,二十几年前的电影,粗糙的画面,却因这么一个画面而感动。
  一个淡淡的吻,那么简单,却时常会让人魂牵梦绕一辈子。因为有时候,决定去吻,只是基于“爱”,而非“理”,那也许便是我们内心真正的告白。尤其那种并非基于情欲的简简单单的吻。
  吻就像一个承诺,不用说出来而默默坚守的承诺。犹如从此之后,每年冬天都会如约来临的大雪,她在跳舞,他在想她。他的世界里,有冰雪雕成的记忆中的美丽画面。

  她最终还是没有再上去,哪怕古堡根本没有门,哪怕距离很短。也许她知道上去之后的悲哀结果,也许她处于基于“理”的世界有着“常识般”的判断。哪怕我们知道她爱着他,想着他,她也许是为了保护他,但依旧为此而可惜。我们时常因为自身的遗憾而向往别人做出基于“爱”,超越“理”的选择。
  因此,我们为爱德华每年如约而至的美丽雕刻而感动许久。降下美丽的雪,让她知道她想着的人也在想着她,让她明白,让她快乐。

作者: xiaogs

喜爱旅游、户外、摄影。

《剪刀手爱德华》有一个想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