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荆楚大地呆了那么久,对曾经楚国的故都荆州自是会有兴趣,尤其在得知其城墙是我国府城中保存最完整的之后。分公司的一季度会议选在此处,虽说误了清明长假,但也有所得,便一道来了。另要说明,虽说这是一个沧桑怀旧且充满厚重感的景点,但每当我漫步古城,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想起志玲阿姨那声销魂的“萌萌”,我很欢乐,这一声击败了荆州那数不清的历史,成为我心中与荆楚大地联系最为紧密的反应。

  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中心,荆州在历史上蜚声鹊起。“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有人统计过,《三国演义》的120回中,有72回涉及荆州。想必有这等待遇,自是极重要的地位了。
  荆州还走出了诸如屈原、伍子胥、张居正之类的许多重量级人物,当然,还包括一系列的楚国皇帝,如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至于出土的文物,那便更是多了去了。

  荆州,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古名“江陵”。李白曾听着猿声,从白帝城朝发夕至,这条线几乎囊括了整个三峡的精华,也是我一直向往的路线,也许会在某个秋天坐船走一趟。希望这不会成为诸多没有实现的路线中的一条,被长久地丢在计划表里。

  出酒店,走不多远,便可见护城河边的东门,名寅宾门,其上城楼曰宾阳楼。


  荆州有六座城门,东北各两座,西南各一座。此为小东门,公安门。


  这次开会时间不短,有两晚比较自由,都出来闲逛。
  第一次先是从小东门进,然后沿着荆州南路向西,从黄金堂路转向北,自张居正街拐向西,走至屈原路再向南,而后沿着荆州南路一路西行,至关帝庙后出南门南纪门。因城墙无光,黑漆一片,便再次进城沿着荆州南路一路向东,至护城河沿内侧的内环北路至宾阳楼,参观后回酒店。
  作为补充,第二次夜晚来,从北门拱极门开始,而后沿着城墙在古城外一路向西,至西门安澜门后进城,沿荆州中路走至郢都路交口南拐,一直走到南段城墙,与内环南路交口附近的关帝祠,打车回。
  两晚在古城内闲逛,走的路不少,十几公里是至少的,而且路线也是精挑细选,但在古城内基本未寻得古城味道,除去城墙标榜着这里的历史外,和其他地级市无所差别,略有些失望。除了满眼的足疗按摩和粉色灯光外,似乎这个城市的领导并未再想些另外的法子来发展旅游业。且我这两晚的散步路程,竟未见一间公厕,在这点上,出租司机的抱怨更甚,我明了,如果他们都找不到的话,那此物想必极是罕见了。只是遍地夜宵,那些喝多了啤酒的人们如何解决呢?我似乎有些明白城墙夜晚不开灯的好处了,政府真是处处想着老百姓啊。

  荆州古城墙除去东段外,其他方向的城墙均无灯光,故夜晚无所见。


  小东门处的张居正故居。


  面街有牌坊,上书“江陵碑苑”。


  历经战火和朝代更迭的荆州,六座城楼中仅大北门拱极门上的朝宗楼和东门寅宾门上的宾阳楼存,前者为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古建,后者为1987年重建。
  故城门仅门洞和瓮城可看,夜晚几盏昏黄的灯光,样子着实相似。放几张在南门拍摄的。




  东门是唯一灯光打开的城门,且夜景最为美丽。转来转去,再次回来。


  荆州古城的灯光竟然泛着一股小清新,白青黄绿,着实给人惊喜。


  城墙砖上长出的青草在灯光照射下,嫩绿透亮的颜色煞是美丽。不过看着这两种颜色,我今天总是会想起凯尔特人的加内特。


  荆州古城最初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汉代已有城墙,而后历代守将均有修建,屡经兴衰。明朝重建荆州城后,在明末被起义军拆毁多半,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于原基础上重修,成今模样。墙基为条石,墙体为土夯包砖,砖层厚约1米,砖体以石灰糯米浆砌筑。城墙高约9米,顶面宽3至5米,底座宽约10米,周长11281米。这些年在城墙遗址下又发现了宋朝和五代时期的城砖,使得荆州砖城的历史大幅提前。
  荆州古城墙是我国延续时代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发展演变而来的唯一古城垣。


  门洞里的宾阳楼。


  农历十六,有圆月。


  出城,回望,古城楼。



, , , , ,
Trackback

6 comments untill now

  1. 这里的片片真美,文字更是知识性中不缺幽默哈!高就是高,哈哈!

    [回复]

    xiaogs 回复:

    @, 最近已经写得没那么认真了,天气热,难以静下心来。

    [回复]

  2. 这辑夜景不错,的确很小清新,哈哈

    [回复]

    xiaogs 回复:

    @映霜寒, 主要是颜色本身挺漂亮的,可惜没有三脚架,很多角度和画面没有拍。

    [回复]

  3. 古城真的都长得好像啊,有几张让我以为是襄阳呢。。。

    [回复]

    xiaogs 回复:

    恩,确实很像。我搜了一下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几个城墙,目前咱只差东北一个了。

    [回复]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