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在酒店里写汇报材料,连着几天晚上三四点睡觉,这天终于差不多有了个样子,领导比较忙,暂时来不及审,正好落得个清闲。沈阳的天气稍微有些阴,上午刚下过雨,不过,酒店旁边就是北陵,只有几分钟的路程。所幸去逛逛,被雨淋也比闷出毛好的。

  清昭陵,里面葬着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还有他的皇后,孝端文皇后,因地处沈阳旧城之北,故又称“北陵”。满人为一夫多妻多妾制,皇太极便有三个妻子,包括孝庄的亲姑姑和亲妹妹。恩,我没写错,差着辈儿呢,也许人家不讲究这个。不过,孝庄死后却没有葬在昭陵,而是葬在了清东陵之外,这在历史上很特殊,也有很多说法。喜欢野史的估计要倾向于孝庄已下嫁多尔衮,故不能再入陵;也有一说是孝庄亲下遗诏,因皇太极已入土多年,不便再起墓叨扰。这个,还是交给历史学家与野史学家们讨论吧。

  清昭陵始建于1643年,同年葬清太宗皇太极于其内,1644年定陵号为昭陵,1650年孝端文皇后入葬,1651年,陵墓初成。后经多次增建,成为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其基本沿袭了明代皇陵规制,但建筑形式又融入了满族风格,值得一来。2004年,与永陵、福陵,合称盛京三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门票30元,另需加公园门票6元。


  老天爷很给面子,从到达景点之后,天就开始逐渐放晴,直到最后大晴,心情也是豁然开朗。



  北陵的入口,这里售票,但进去只是北陵公园,离陵墓还有一段路。其内有电瓶车,可到石牌坊,雨后的空气清新,走走会更舒服。


  石狮雕刻得很饱满,昂首挺胸,英姿飒爽,雄赳赳,气昂昂的守在门外。天气大晴,颜色都那么充实。


  仿木架结构的石牌坊,上面雕刻的图案非常精致。它的作用主要是纪念死者,张表功德,引导祭祀人进入祭祀状态。


  正红门,单檐歇山式建筑,三拱门,中为“神门”、东为“君门”、西为“臣门”。两侧墙壁上有琉璃壁,上为栩栩如生的两条龙。


  神道两旁的石象生,是陵前仪仗銮驾的象征,也是墓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应该起源于霍去病的陵墓。
  皇太极这里有六对,从外至内,依次是狮子、獬豸、麒麟、马、骆驼、象。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王权、权威;獬豸能辨是非曲折善恶,古代执法官的帽子就叫獬豸冠,象征严正无私;麒麟乃祥瑞之首,相传只现身太平盛世,象征仁义至圣;马是皇太极生前最爱的坐骑,大白和小白,用于陪王护驾;骆驼在皇太极的征战中立下汗马功劳,代表一生功绩;大象高大威严,寓意江山稳固。


  神道尽头是碑亭,又名“大碑楼”,其内有石碑,重达10万余斤。其上用满、汉两种文字雕刻“大清昭陵神功圣德碑”,共1810字,记载了皇太极一生的功绩与辉煌。


  过碑亭,前面是方城,俨然一座小城,四周有城墙与角楼。
  正门为隆恩门,走过去,豁然开朗。


  走上城墙,穿过四个角楼,转上几圈,可俯瞰整片方城。


  隆恩门为单拱门,很是大气、壮观。屋檐上长有青草,与暗黄色琉璃瓦相衬,更显沧桑。


  角楼与东配楼。


  最前是隆恩殿,1643年草创,1691年改建,其内供奉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神位,是从事祭祀典礼的主要场所。其后为方城的后门明楼,据说在这两者之间的祭祀石台便是通往地宫的入口,虽然现在科技那么发达,当仍没有确认。地宫便在宝顶的正下方,里面葬着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宝顶又称“独龙阜”,周长110米,用三合土(白灰、砂子、黄土)夯筑而成,其效仿永陵,宝顶中央栽有榆树一棵。


  隆恩殿与明楼间的祭祀石台,传说中的地宫入口。据说开关在月牙城的影壁上,只要有缘,摸到机关,便可打开。


  方城与宝城之间的月牙城,以其形似月牙而得名。因清东陵的地宫入口便在月牙城的影壁之后,故这里的入口虽未确认,但作为同一时期的建筑,大大提升了其可能性。这是墓中极其重要的地方,有说当年修建的时候,为了防止秘密泄露,只选用哑巴,故因此得名“哑巴院”。


  懒懒的午后阳光,赶走了积压已久的烦闷,雨后的青草泥土气息中,休闲漫步,散去了多日压力,心情顿觉舒畅。



, , , , ,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