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农坛

  周末,北京随便逛逛,来到了先农坛。
  坐729路公交,在天坛西门站下,然后往永定门方向走,然后右拐,然后右拐,然后右拐…知道先农坛的大概方向,但就是过不去,只得慢慢地绕,期间还走进了小胡同,可惜不通,只得原路返回。绕了一圈,差点改去陶然亭公园,才终于找到一个不起眼的小路,进去后看到了先农坛。这里要低调很多,很不起眼,没有什么路标,也没有先农坛路,先农坛酒店、先农坛医院之类的建筑,难道名气太小?还是被天坛给盖住了?

  卖票的大叔人很好,先给我们介绍了一下这里,然后推荐了游览路线,最后买票时还主动问我们是学生吧?没带证?恩,那半价吧,8元每人。

  先农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山川坛”,大体格局形成于明嘉靖年间,乾隆期间又经大规模重修。每年的开春,皇帝会亲率文武百官来此祭祀先农神。秋天,收获的谷物会放到这里的神仓院,供北京九坛八庙祭祀之用。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炎帝便是神农氏,又称先农。神农尝百草,找出治病的草药,然后尝试农耕,让人民告别茹毛饮血,解决了温饱,其被推为中华民族的先祖。兴建坛庙,由皇帝每年亲自主持国家祀典,借以告诫天下百姓务农耕作,守实本分。中国历来便有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的国策,民有所养,便天下太平。


  这里目前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北京育才学校应该在这里也有一部分校区,因为景点内挂着牌子,上书“初一停车处”、“初二停车处”…


  这里的建筑多为明清所留,属古代遗迹,古朴恢弘,单看神坛内的古树,就已看出了历史与沧桑。


  太岁殿建筑群,这里是我国首座建筑类的专题性博物馆,里面有很多关于古建筑的资料和图片,还有一个巨大的老北京城模型。一个清闲的周末,在博物馆内打发时间,在其内转了个遍,学了不少知识,尤其看到很多全国各地的建筑,我们都已去过,满是开心。


  展览的前言写的不错,“中国的建筑风格,以时代论,有汉之古拙,唐之雄大,宋之绚丽,元之自由,明清之规范;以地区论,有北国之雄浑,江南之典雅,蜀中之朴真;以民族论,汉族之外,各个少数民族也都以独有的风采装点九州大地。这里展示的就是中华先民所创造的理性与浪漫相交织的建筑世界。”

  以前听老婆在心理学史上学过,“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举例来说,现在的人们在亲人死后要将人埋起来,这主要是受社会的习俗和他人的看法左右,而且丧事大办有多少是为了个人的面子或因为周围人都这样?非孝心起主导,此为小善;而尧舜时代,亲人死后置于路边,风吹日晒,蛇蝇腐蚁,第一个想到把亲人埋起来的是孝心所至,乃大善。此次在博物馆内看到介绍,孔子第一个立坟冢的人,因为要记住位置,时时悼念,为大善。

  另外,看到一篇关于中国土地颜色的介绍,很长见识。中华的博大以五色代表:北方为黑土,因东北平原湿润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物分解慢,积累较多,所以土壤为黑色;中央为黄土,因黄土高原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少的缘故,土壤呈黄色;南方为红土,因高温多雨,土壤中的矿物质风化作用严重,分解彻底,易溶于水的矿物质几乎全部流失,只剩氧化铁、铝等矿物质残留土壤上层,故呈红色;东方为青土,在排水不良或长期被淹的情况下,土壤中的氧化铁常被还原成浅蓝色的亚铁,便成了蓝色;西方成为白土,因为含有较高的镁、钠等盐类,多盐土和碱土,故呈白色。此乃五色中华。

  部分大殿正在装修。



  焚帛炉,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是祭祀太岁诸神时焚烧祝帛祭品之处。


  观耕台,建于清代。雕刻很精致,上面盘龙。
  其前侧,目前作为操场的地方便是“一亩三分地”,是皇帝祭祀先农神后行亲耕礼的耤田,共12畦,中间为皇帝亲耕之位,三王九卿于两侧从耕。依古制,皇帝要右手扶犁,左手执鞭,做示范耕耘,以劝天下从农。



  地袛坛石刻,上面有五岳,还有名山大川诸神的牌位。


  先农神坛,建于明代,是皇帝祭祀先农神的祭坛,低调不起眼的落在了角落,差点被漏掉。
  坛内的很多古树上都爬满了藤类,如这张照片后的那几株,披上厚厚的藤条,仅能看出个大概形状而已。


  游人很少,少得可怜,但也确实有不少东西可以看,可以学,推荐没事的时候来这里转转。

作者: xiaogs

喜爱旅游、户外、摄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