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晴
总对城墙和城门有种特殊的感觉,在南京,开发成收费景点的城门,貌似只有这里了,所以之前有些向往。种种原因,憋了近半年才过来。
还是附上地图吧,和上一篇相同,因为这篇文章只讲中华门,见下方。
中华门位于南京城墙的正南部,其前正对秦淮河,长干桥;其后是十里秦淮的古城内转弯处,镇淮桥。有路从两旁的中华东门、中华西门穿过,北面是中华路,南面为雨花路,直达雨花台风景区。
其历史可不短,于明朝时期在南唐都城南门的旧址上拓建而成,为南京城的南大门,也是最大的城门。因有传说其下埋有沈万三的聚宝盆,故名之“聚宝门”。1931年,更名中华门。
中华门所用的材料均是长0.8-1.39米,高0.7米,厚0.26-0.35米左右的巨型条石和长0.4米,宽0.2米,厚0.1米左右的城砖。此门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总面积15168平方米,上下高达20.45米。整个建筑用石灰、榈油和糯米汁等混合物做粘合剂,极为坚固。(摘自景区内的说明…)
因从东边来,先看到的是东边的门洞,上书“中华东门”。其东是片花园似的小道,坐满了享受阳光、野餐嬉戏的人们。
从此门洞进,北走,见中华门的主城门,朝北。“中华门”三字为蒋介石手书。
很高大,很沧桑,挡住了正午的阳光。
古代的城门为防御所用,不像现在,在资金的许可下尽量修得大且美观。那时候的城门洞不能过大,即使如皇家这种不愁钱,还要气派的,也顶多门楼高大些厚重些,但门口依旧那么点,够用就行了,免得方便了敌手,到头来抱着枕头大哭。
一重、二重、三重、四重。
中华门内有三座瓮城,四道券门互相贯通,各门均有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遇有敌兵攻入,城门内“千斤闸”迅速降落,将其截为三段,伏兵四出,分而歼之,恰如瓮中捉鳖。
这是站在最后一道门上照的三个券门。
最后这道门最为壮观。其原有三层,最上层本建有木质的镝楼,于嘉庆年间倒塌。后江宁县筹款重修,又于37年毁于日军铁蹄。
如下图,剩余两层为砖石结构,上层有7个藏兵洞,下层中间为券门,两旁各3个藏兵洞,再加上两旁的登城马道各7个,总共27个藏兵洞。这架势,足够的兵,足够的粮,足够另敌军闻风丧了胆。
现在,中层的藏兵洞有的改成茶室,有的经营旅游纪念品,还有几个改为了展览馆。
no comment untill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