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天气格外得晴,实在是个暴走的好日子。先附当天的活动范围地图:
从住所坐公交,在环北市场站下(地图右上方红色30处),往东走几步便到了秦淮河的支流。其实南京市内的水,尤其老城的南部与西部,有水就可以连到秦淮河,都称为支流也不为过。与长江相比,南京更喜欢把发源于句容宝华山和溧水东庐山,汇流于长江的秦淮河作为母亲河。
这有个大路口,南北向的为龙蟠中路,东边是大光路,西边是白下路,西南是建康路。南京的路与其它城市也有不同,大多长得可穿过整个城市。最有名的要属中山路,从南京西北角的长江边,一直到最东端的中山门,中间只是名字略有变化,如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南路、中山东路等。此外还有从北端中央门到南端雨花门的龙蟠路,从西端草场门至东端中央门的北京路等。
沿路口旁的小河往西南方向走,不多远至一水道的十字分岔口。一条沿龙蟠中路直向北,至珠江路处西拐,再沿太平北路转向北,至解放门玄武湖。一条向南,而后沿城墙顺时针而流,直至入江;一条往东,围着城墙至中山门,汇入上文提到的月牙湖;一条往西稍偏北,横穿古南京,经朝天宫在莫愁湖处与另一秦淮河支流相交;还有一条名气最大,从通济门处转向西南,经江南贡院、夫子庙、乌衣巷至中华门,而后转向西北至水西门,这条便是我们常提到的十里秦淮,古南京最繁华的地带。
此为十里秦淮的南京城内起点
此交叉口处曾为通济门,其是古南京的13座城门中规模最大的,坐北朝南,三重瓮城。东为外秦淮,西为内秦淮,东北是皇宫,西南为闹市,扼住了南京咽喉。可惜,现已不在。
此处又东水关遗址。古时,这里是水路的交通枢纽,往来船只骆绎不绝,极盛一时。这也是南京古城墙的唯一船闸入口,朱元璋将其扩建为三层,下层通水,控制水位,中上层屯粮驻兵,有极重要的军事价值。
沿着秦淮河西侧,古城墙的东侧,一路往南。
这段城墙很高大,而且砖石的体积大排列密,其缝隙间基本没有植被。
除去松树,大多数树木已经金黄或者枯萎,南京的秋天比预期中来得早。
往南,至武定门,其为1929年修路新开。其时,东西向的长乐路穿过城墙与龙蟠中路相交于城东。此处,也是秦淮河的另一个岔口。
从城门入古城,北边是白鹭洲花园。城门外,南面是武定门公园。在城墙东侧继续南走。
城墙下端经常有这样的“小门”,上书“加强战备”,人民国防,战时启用。
过武定门,城墙上的藤类有些增多,但因城墙的石块较坚硬,且缝隙小,所以少有扎根于上的。
城墙的西南角,有一雨花门,现已不在。有南北向的江宁路穿过。
此处正在动工,找不大前行的路。犹豫半天,从“维修工地,闲人莫入”口进去,发现这是唯一通道。
如下图,城墙断开处。
阳光烂漫,温暖午后,小公园,沿着傍城墙的东干长巷而行。
此段城墙的大体如此
快至中华门处,逐渐热闹起来,草地上有不少野餐聚会的,老人们则多坐在路边晒着太阳,懒懒的、暖暖的。倒也其乐融融。
城墙并非直上直下的,而是下粗上细,仔细看得话,可以发现城砖逐渐错开,像极细窄的台阶,如上图。
至中华门,登城门。
no comment untill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