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说,“有99.97%的人在小时候数过星星。”
  我很奇怪,问,“这个数字怎么来的?”
  他说,“因为有0.03%的人先天性失明。”

  天文是个充满神秘的学科,历来都如此。
  古时候,每逢农民起义、大军出征、皇帝登基之类的,都要找个懂天文的来看看。那个年代,学天文的基本都在帝王之家工作,而且都要学占卜,社会学也是他们的必修课,所以这些人的职业一般都不错,心计也比较多。他们总能在合适的时间找出合适的现象并作出极为合适的解释,这个解释一般都会使得龙颜大悦,抑或有着某种政治倾向。
  当皇帝率几十万大军出征时,看天象的那个家伙一般不会不知趣的说啥不吉利的话,让几十万人集合起来再各自回家,这可不像演电影那么轻松。你之前干啥去了?若突然刮大风了,既可以是老天爷发怒不宜兴兵,又可能是老天爷助阵一鼓作气。某个星星发亮,既能是出现贵人,也能是要有乱臣,再把星和人一对应,历史也许就会改变。所以,某个角度来看,那个时候的天文学属于政治,怎么解释他们说了算,实在算不得研究客观规律。

  科学意义上的天文学家,中国有几位。天文台里有中国四大天文学家的雕像:张衡(78-139)、祖冲之(429-500)、一行(683-727)、郭守敬(1231-1316)

  到了近代,科学彻底打败迷信,天狗啊、扫把星啊、文曲星啊一概被否,天文学重新回归到自然科学领域。理论被牛顿、爱因斯坦、霍金等大师不断完善,工具也比伽利略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太空行走、登陆月球、国际空间站逐步成为现实,人们对天空越来越了解。但,同时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未知。它,依旧那么神秘。
  若是哪个科普片或者科学书籍里没有天文部分,那简直可以直接鉴定为盗版,不要买了。

  记得上小学时,不知从哪里看到一个信息:我们夜里看到的星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样子,唐宋元明清,夏商周秦汉,哪个朝代的都有。于是,凭着这个消息,我在小伙伴中着实显摆了几年。

  谈起这个,有关星星类似的记忆还有很多。
  小时候,家在农村。夏天的夜晚,一家三口坐在院子里,放一木桌,围着吃饭。母亲拿一把蒲扇,边吃边拍打我的后背,以赶走蚊蝇。那时候,天很黑,星星很多也很亮。有美丽的银河,河边有三颗整齐排列的星。
  那个时候喜欢月亮,大大的月亮。可以看到上面美丽的图案,妈妈说那是嫦娥娘娘种下的桂树。

  上小学,有一门课叫《自然》。讲辨别方向的那一课时,我认识了第一个星座:北斗星。那时候很兴奋,每天都要找,再顺着勺子的方向指出北极星,然后坐在院子中间指着房子后面,大声对爸妈喊:“我知道了,那边是北!”
  那段时间还流行一个动画片,主人公前胸七个疤,使一套“北斗神拳”,一度成为我的心中偶像。时不时将两个指头并在一起,照着别人的身上点去,然后忍住疼痛问句,“你还能说话么?”“还能动么?”

  初中,一门课叫《地理》。课本前有彩页,有一页画出了星座图,那简直就成了我的宝贝。每到晚上就蹲在庭院的台阶上,把纸放在腿上,抬着大头望天。有时还会爬上房顶,铺一凉席,躺着分辨那些遥远的星。可惜,到最后仍然只记住了北斗星。

  再后来,终于知道那三颗整齐的星属于猎户座,也知道了其他星座。因为周围太多的人在谈论星座、爱情、命运…

  上高中,在县城。星星不再那么多,天也不再那么黑。书上说,天不黑是因为空中浮粒太多,造成了反光,它挡住了星星。那时候,校园里常有人唱和星星有关的怀旧歌曲,如《星星点灯》、《鲁冰花》等。

  后来读大学,念研究生,在市里。整天繁忙,没有时间看天,偶尔抬头也不会有所获。在某个秋高气爽的晚上,校园里会传出一声慨叹:“今天有星星啊。”
  那时偶尔回家,家里的星光依旧,只是望天的兴趣却不像从前。
  春节长假的某晚,出门串亲,没带手电筒却回家太晚。漆黑的夜里看不清路,慢慢地走在大运河堤上,望着远方的几点灯光和大片星光。老妈小心翼翼地迈不开步,抓紧了我的胳膊,说,“星星多便没月亮,看不清路。”过了一会又说,“你长大了,走路也稳当了。”

  去年夏,翡翠岛的海边露营,搬一把躺椅,和老婆并排坐着。星星好低,又多又亮。他们和远方的灯塔一样,慢慢地闪。海风中传来一声声汽笛,远航的船让我想起那些好多年来未曾唱过的歌:《水手》、《星星点灯》、《鲁冰花》……
  我们伴着海潮放声歌唱,没有别人,在属于自己的舞台。
  将来有了孩子,要教他认识银河,指出牛郎与织女星,讲那段美丽凄凉的故事。

  我怎么总跑题呢?

  10/01????8:30-12:00????紫金山-天文台

  紫金山天文台建于1934年,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天文台,是“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那个白色的大圆顶曾承载过无数孩童的理想,老婆便是其中之一。
  所以,当懒觉与科学两者之前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她破天荒地选择了后者。
  当然,她还是睡到了早上八点,闹表响过半小时之后。

  紫金山天文台建在紫金山上,紫金山上建着紫金山天文台。呵呵,这个名字起的倒也方便。
  上天文台,要爬山。

  吃早点,爬山。

  今天天气不错,琵琶湖边有引亢高歌的老人,精力充沛,再加上如此之好的生活态度,真让人赞叹。
  湖边的竹子很美,给老婆留念一张。


  在上山的盘山路两旁都是竹林,生在北方的人第一次见那么多。

  盘山路走了一段,见很多人抄近爬上山路,我们便紧随其后,因为盘山路实在枯燥,而且一直过车。阿弥佗佛,只能对“保护森林,请走盘山路”的牌子选择性没看见啦。

  09:25????路稍有些难,但很快到顶。天文台门票15。


  大白球。
  其实是望远镜的“房子”,用时将它打开,并可旋转;不用时关闭,防雨防晒。
  有一个对外开放,可进去参观天文望远镜。



  天文台里面有很多展列馆,图片、实物均不少。比较适合带着孩子来这里学习。选了几张露天的仪器照片。

  圭表。最古老的天文仪器,商周时代已有。平放的为“圭”、直立的是“表”。华表便依后者而来。
  中午,表的影子落在圭正中央,冬至影最长,夏至影最短。依据影子变化可确定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依据这个节气周期,确定了一年的长度为365.25天。
  这个是明朝古物,清代重修。


  简仪。元代郭守敬发明,可测天体的赤道坐标和地平坐标。白天依据影子确定时刻。明朝建,八国联军侵华时掠走,1905年归还。


  它的做工极其精细,雕刻非常漂亮。这是一个龙头的特写,仔细看会发现龙角处有些发黑,这是因为当年八国联军归还的时候故意锯断了龙角。当我们在这个东西制造了几百年后,使用最现代的技术焊接时,却无法完全还原。当年的技艺之精,令人赞叹不已。


  正下方有一日晷,风吹日晒几百年,花纹依旧清晰可见。


  每跟支柱上不但雕有龙纹,其下端也是极其精致。前面说过,此乃龙的九子之一:龟跌。


  在这里仔仔细细逛了好久,11:00左右才下山,差不多12:00到住处,急忙赶到火车站。开车前五分钟上车坐好,终于长吁一口气。看着售票处熙熙攘攘的人,提前买票有好处啊。
  不过,午饭只能去苏州解决了。

  12:42-14:11????D471????南京-苏州????67*2=134元



, , , ,
Trackback

only 1 comment untill now

  1. 我已经尽量早起了!跑题大王。
    大白球是一个儿时的梦想。

    [回复]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