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天吃顿饭,带着零食,买点月饼,东方之珠通宵K歌。然后开张发票,交老板报销。实验室不多不少六个人,玩的也算尽兴。
  都很开心,热闹一天,但没人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

  阴历生日确有个另番滋味,处身热闹,尽情高歌。可以不去告诉任何人,也不去叨扰其他狂欢的人,不让他们的欢笑加上重心而朝向你。享受独自舞台。

  在家已经习惯,每年八月十二吃饺子,八月十三过生日。生日无非不喝玉米粥而已,从没吃过蛋糕。能记住的生日情节寥寥无几,但每年八月十二都会吃到妈妈亲手包的饺子,简单、感动,平平凡凡的二十多年。
  到了南开,阴历生日已被淡忘,大家都已习惯了阳历,习惯了热闹。本科期间常会喝的大醉,而现在却总期望女友的礼物是否能带来足够的惊喜。有了目的,有了贪念,甚至还有莫名的底线:我那天该多快乐?
  贪,少了幸福;淡,多了惊喜。

  安静的日子,看着老爸一大早发来的短信:“儿子,家里吃饺子,生日快乐。”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西汉景帝子鲁恭王之后。刘表的家世比那个到处宣称“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的刘备要正宗的多了。

  刘表生于公元142 年,但《三国志》上关于他事迹的记载却是从灵帝驾崩开始的,那个时候已经是公元189 年,刘表47岁了。那他之前在干什么呢?显然《三国志》没有给我们完整的答案。

  《三国志》上说“刘表少知名,号八俊”,而且还是正宗的皇族,这样的人应该有个比较辉煌的经历,但他在公元 189年前的大好时光为什么默默无闻呢?这就需要讲一下东汉的党锢之争,了解三国是不能撇开东汉历史的。
  我查阅了一下《后汉书》,里面也只有几句这样的描写:表身长八尺余,姿貌温伟。与同郡张俭等俱被讪议,号为“八顾”,诏书捕案党人,表亡走得免。党禁解,辟大将军何进掾。

  《三国人物谈·何进》里面曾说过东汉末年,因为大多皇帝年轻,所以他们登基之后,政权往往落于母后之手,而母后又多依赖于外戚,导致权力转移。当皇帝略长大,想收回权力的时候,生长于深宫内院的他们往往首选去依靠宦官,成功之后宦官便得势当权。所以外戚宦官专权的现象在东汉时常出现。而当宦官的多是生活所迫,缺乏真才实干,所以那时,政治往往比较昏暗。

  公元165 年,以李膺处死宦官张成的儿子为导火索,挑起了第一次大冲突。他先是被诬告为:“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然后被下狱。
  之后,宦官们借机打击与自身仇恨的集团,排除其他势力,在全国范围内肆意抓捕和李膺有关的“党人”,下狱二百余人,多为嫁祸。虽然皇帝最终赦免了党人,但还是终生禁锢乡里,不得为官。此为第一次党锢之争。

  灵帝,就是汉献帝的老爸,他在位时爆发了第二次党锢之争。导火索是张俭看不惯宦官侯览的所作所为,上书弹劾,结果反被诬陷为“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宦官、党人的矛盾再次被挑起,昏庸的灵帝竟重申党禁,命令抓捕一切与党人有关的人,凡是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和亲属,皆免官禁锢。
  宦官们借机打击异己,大肆报复,导致全国官员被处死、流放、关禁者达到六七百人,被陷害的太学生数以千计。这是公元169 年。

  如此数量的党人,党人家属均遭牵连而不能为官,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如此数量的官员被革掉,社会将怎么正常运行?直至公元184 年的黄巾起义爆发,灵帝害怕这些禁锢的党人和起义军合谋,这才宣布解除党锢。

  公元165-184年的两次党锢之争期间,刘表23-42岁,正值其人生的黄金年龄段,但却因“与同郡张俭等俱被讪议”,而“诏书捕案党人,表亡走得免”。逃开牢狱之灾已不错,何谈做官呢。

  公元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对于东汉朝廷是不幸的,但是对于三国时期的英雄们来说,这是一个机会。正是因为这场起义,才让那么多的三国人物崭露头脚,才引出了如此精彩的三国历史。
  这一年,灵帝宣布解除党锢。42岁的刘表辟为大将军何进椽、北军中侯。这是他走上三国舞台的一个起点。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前几天有人问,诸葛亮为什么让关羽守华容道而放走了曹操,将其杀掉岂不爽快?演义演义演义,虽然偶对于演义的理解仅限于两遍阅读,还是忍不住瞎掰点。既然谈到演义,那就权且假设老罗的构思没有失误,否则没有谈的意义了。

  至于华容道,偶认为很有必要。
  首先,突出关羽的义。曹操见关羽之前,程昱的一句话早已旁敲侧击的点了个明了:“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不顾自己人头落地的军令状而放恩人,实属云长大义。
  其次,突出孔明的智。孔明立军令状,激云长,又指点其燃火放烟,都已经做了十足的铺垫,那就是曹操必走华容道。孔明对于局势的了解,给人一个感觉,赤壁之战就是他在下棋,其他人都是棋子,随意摆弄。多智而近妖,赤壁之战中多处细节的描写,周瑜、鲁肃、刘备、曹操、甚至包括整部演义的正面主角云长,在这里都是绿叶。
  以上两个是老罗刻划华容道的主要目的。至于其中描写曹操,曹操手下,关羽张辽私交均次要目的,但不可缺。

  咳咳,说上了瘾,有点跑题。问的是孔明为什么这么做?孔明到蜀汉时,需要平和内部矛盾。他太年轻,小关羽和张飞不少,二者对刘备的言听计从自是不满。一个小白脸有啥本事?高傲的关羽在华容道之前始终憋着一口气。直至回来领军令状一幕。我想这是孔明的目的之一。
  正史上,他们之间的矛盾可能始终没有完全解开,或者需要长时间的磨合融化,但是在演义里,几个正面主角之间显然不大适合有些“小家子气”,豪爽大度的性格是一个“完美将军”不可缺少的。
  再有,曹操要放,不能捉。刘备是仁义之师,曹操是汉相。要挟的事情,演义中的刘备自然不会去做。
  另外,曹操如果死掉,北方内部变乱,那么孙权大可率兵而上,逐鹿中原。而刘备呢?区区两万兵是无法与东吴抗衡的,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那性命便有危险。孔明不可能想不到这个时期曹操对于蜀汉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夹缝中求生存,缝隙中谋发展,利用魏吴的矛盾,获得和吴国的同盟,自己借此来发展。那么,曹操必须要跑,谁会放他?云长。孔明的主要目的为此。

  后又有人问,假如曹操挂掉,后方会不会大乱呢?
  我开始觉得曹操后方会乱,但不会大乱,也不会像袁绍那样。本来这样想的,但是实在找不到什么证据。反而越写越开始怀疑。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