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名气很大,所以一读。也是借着《一句顶一万句》的劲儿,以为是差不多类型。
  作者萧红,出生在黑龙江的呼兰县,地点因呼兰河而名。呼兰河发源于小兴安岭,在此处汇入松花江,这里差不多是松花江的最宽处,黑土遍地,粮田肥沃。萧红生活的年代,正是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创作的时期: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自传,只不多写的是身边事,而不是她自己。萧红出生在1911年,那是清帝国的最后一年,也是民国建立的前一年,她和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等,一同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她还被称作为“民国文学洛神”。自然,感情生活比较丰富,甚至还有着和鲁迅的桃色绯闻。
  她的家境很不错,妥妥地主成分,这点在《呼兰河传》里多有描述。但她性格刚烈,在最关心她的祖父去世后,不到20岁的她便离家出走了,也是因和父母的关系不好。
  在那个年代,她没有结婚便与汪恩甲同居,后来怀孕,并有一子,后夭折。怀孕期间,她又认识了人生中第二个男人萧军,并同居。萧红本名张廼莹,其笔名便是来源于萧军之姓。之后,又认识了鲁迅,她的小说《生死场》便由当时已经成为文坛领袖的鲁迅作序,因此还引起了巨大轰动,萧红也一举成名,更是成了鲁迅家中的常客。没过几年,因和萧军变得疏淡,结识了端木蕻良并结婚。之后育一子,也是夭折。端木蕻良是笔名,其原名曹汉文,虽然端木是中国第三大复姓,自周朝便已有之,但仍不常见,常被误认为是日本人。
  1942年,萧红在香港去世,虽历经百般,却年仅31岁。

  有部电影《黄金时代》,主演都很大碗,包括汤唯、冯绍峰、王志文、朱亚文、黄轩、郝蕾、袁泉等,而主角便是汤唯饰演的萧红。有时间要看看,也许对理解这部小说有帮助。电影不仅美化了萧红的外貌,汤唯自然称得上“文学洛神”称号,还特意添加了萧红和鲁迅暧昧的戏份,满足了大众的想象空间。历史上萧红真实有份遗嘱,想葬在鲁迅墓旁,自然未如愿。许广平后来还写过文章《忆萧红》,字里行间有着些不满。

  回到小说,它是萧红去世前完成的作品,读来并没有预期的好。最深的印象不是文章开始的大泥摊子,也不是后来悲惨的团圆媳妇,而是其中的一些话,勾勒出了那个年代、那个社会、那片地区:
  那些住在小街上的人家,一天到晚看不见多少闲散杂人。耳听的眼看的,都比较的少,所以整天寂寂寞寞的,关起门来在过着生活。破草房有上半间,买上二斗豆子,煮一点盐豆下饭吃,就是一年。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一本书满目的麻木和荒凉,直到最后出场的冯歪嘴子,才带来了一点人性的光亮。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