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救赎-弥勒佛

  在竖三世佛中,过去佛是燃灯佛、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未来佛是弥勒佛。在寺院的天王殿内,中间供奉的却是弥勒菩萨。纵观整个佛教,有“菩萨”和“佛”两个称呼的没有几个,或许除他无他。

  这是因为弥勒目前还是菩萨,只不过作为释迦牟尼的接班人,被称作“未来佛”。
  他本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出身高贵,却在释迦牟尼之前离开了人世。佛祖常说他是去了兜率天,在那里以菩萨的身份度化天神。并将在4000年后,重新回到娑婆世界,然后于龙华树下成佛,三次说法(龙华三会)后,正式接班释迦牟尼。佛教中4000年的算法和人间不同,相当于57.6亿年后。

  经常逛寺庙,一直对弥勒佛的生平事迹或者种种传说比较感兴趣,所以买了这本书读来看看。如果不买,我肯定不会知道弥勒信仰竟然还和很多的造反派联系在一起,更不会知道武则天原来还自称弥勒下凡。
  这本书是一个系列,已经读了几本。这本比较简单。有趣,内容也足够充实,基本上包括印度佛教中弥勒、中土的传播、汉化的过程、相关的石刻、雕塑、绘画、楹联、道场和风情民俗,大都涉及。

  从印度传到中国,弥勒由庄严的菩萨相演变成了笑呵呵的大肚弥勒,是什么原因?

XGS_8713
  在中国,被公认为弥勒化身的,第一位是南朝梁代大禅师傅大士,他的形象更似白衣居士,曾风靡一时。但更为有名的,是目前寺庙内的最终形象,唐末五代之初的契此和尚,也就是大肚子布袋和尚。他们两个很巧合的都是浙江人,前者是义乌人,后者是奉化人。如此来看,在那段时间,浙江对于全国文化的影响,可见一斑。

  布袋和尚受崇之盛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他是游僧,在社会底层,和高大上的傅大士不同,他是草根文化,更贴近民间。其次,除了种种有趣的轶事,便是他的形象,与众不同。他的大肚,宽容,能容不计是非;他的大口,乐观,遇困开怀一笑,这些都是当时的老百姓所需要的,尤其在那个乱世。若是在盛唐,或许也不会如此受欢迎。

  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契此和尚圆寂,偈语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最终,这个大肚形象的弥勒佛广为流传,并由画像到雕像,成了寺庙天王殿的“标配”。

  弥勒造像主要是三种:弥勒菩萨、弥勒佛、大肚弥勒。前两者的区分看头饰最简单,或五佛冠,或螺形发髻。目前,最大的弥勒像,是乐山大佛无疑,最大的泥塑弥勒在敦煌莫高窟,最大的镀金铜弥勒在西藏扎什伦布寺,藏区称其为“强巴”,最大的木雕弥勒,在雍和宫。除了莫高窟,都去过了。

  当然,说到弥勒佛,最被津津乐道的,应属楹联,这和他的形象,还有坐在寺庙第一个殿的位置有关。最有名的应该是北京潭柘寺的这幅: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还从书中选了两个:

  江苏镇江金山寺:
  笑嘻嘻看着你来应把那一些孽钱施舍咱布袋和尚
  意拳拳都向我拜何不做百般善事免累他草把儿孙

  四川乐山凌云寺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

Trackback

no comment untill now

Add your comment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