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腕


  片名:大腕/Big Shot’s Funeral
  导演:冯小刚 主演:葛优、关之琳、英达、Donald Sutherland

  00年,冯导撇开葛优拍了一部《一声叹息》,很多年前看得,内容已记不大清,我的电脑存货里也没有。这部电影没有像往常那样大火起来,这和葛优的缺位有很大的缘故。人们早已形成了观念,贺岁片里,冯小刚离不开葛优,葛优也离不开冯小刚。

  每个人都要有新的尝试,冯导也不例外。01年的这部《大腕》便不再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开始将思想上升到了抨击社会现象的黑色幽默。有人在谈商业化和无处不在的广告,有人在谈文化侵略和拿着可乐的皇帝,还有人在念叨汉语的地位和英达那过于正式的外交礼仪。无不在讽刺着这个社会上的种种难堪。
  相对于之前的那几部小事,也许这部更会让人痛快淋漓,毕竟骂人是个爽事。尤其结尾的那段台词更是被捧成了经典,并成功衍生了多种版本。

  但,整个片子总体来说有些乱,除去抖包袱的时候,就是导演一个劲地诉说表达,将对社会的不满一股脑儿地倒出,活生生的愤青。甚至还强行借用男主角的身体,来了个灵魂附体,成了影片的败笔。
  葛优虽然在北京有个房子,算不得无产阶级,而且这次从事的事业也比普通人更风光了些,但他的思想和形象一如既往地延续着前几部电影,小人物,嘴贫,朴实,有点鬼点子。
  这么一个人,像极了身边百姓的人,no woman,no money的人,会懂得保护知识产权么?尤其在中国这个大背景下,大家数数自己身边的普通百姓就可以了。而冯导却强行让主角表达了他本人的意愿,一个站在导演角度的意愿,而非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太过突兀和不自然了。
  导演拍电影时,应该让人感受不到导演的存在,让一切都那么自然流畅地进行。若电影成了导演宣泄的工具,那就变了味道。

  包袱还是挺多的,只是拍地有点像抨击社会现象的小品,长了一点的小品。人们记住的津津乐道的部分,用个小品就演出来了。不用砸钱,也不用费那么大劲。

  附《大腕》结尾的台词,精神病院那段:

  中国这音像产业,这油水大了。就拿这DVD来说吧,中国有2千7百万台DVD,每台DVD机每年消费10张DVD盘,每张DVD咱们抽1快钱的版税,这1块钱乘10是十块钱,10乘2千7百万,这就是2亿7千万。2亿7千万,咱们先买一个已经ST了的壳,然后把这音像产业往里这么一装…

  想靠电子商务赚钱,全都是傻蛋,网站就得拿钱砸,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先高薪聘几个骂人的枪手,再找几个文化名人当靶子,谁火就灭谁。网站靠什么呀?靠的就是点击率,这点击率上去了,下家儿跟着就来了。你砸进去多少钱,加一零,直接就卖给下家了。我还告诉你,有人谈收购,立马儿就套现,给股票你都免谈。你要是感兴趣,你投个8百万到1千万,多了不敢说,我保你一年挣一个亿。
  真的?
  我说的可是美金啊!

  一定要选最好的黄金地段,雇法国设计师,建就得建最高档次的公寓。电梯直接入户,户型最小也得400平米,什么宽带呀,光缆呐,卫星啊,能给他接的全给他接上。楼上面有花园,楼里边有游泳池,楼里边站一个英国管家,带一假发特绅士的那种,业主一进门,甭管有事没事,都得跟人家说: May I help you sir?一口地道的英国伦敦腔,倍儿有面子。社区里再建一所,贵族学校,教材用哈佛的,一年光学费就得几万美金。再建一所美国诊所,24小时候诊,就是一个字,贵!看感冒就得花个万八千的。周围的邻居不是开宝马就是开奔驰,你要是开一日本车呀,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你说,这样的公寓一平米你得卖多少钱?
  我觉得,怎么着也得2000美金吧?
  2000美金?那是成本!4000美金起。你别嫌贵,还不打折。你得研究业主的购物心理,愿意掏两千美金买房的业主,根本不在乎再多掏两千。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么?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 所以,我们做房地产的口号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豆瓣影评:一个长点的小品



,
Trackback

2 comments untill now

  1. 徐者居江 @ 2009-01-03 19:16

    冯导的片子 幽默

    [回复]

  2. 醉饮砒霜 @ 2009-01-13 08:16

    不过像这样把主题放到讽刺上的,确实很少

    [回复]

Add your comment now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