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游记·拙政园

  10/03

  09:20-12:20????拙政园

  江苏有两个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和古典园林。我们来苏州,很大程度上便是因为园林。在很多人眼里,“园林”前面若不加上“苏州”二字,那彷佛便丢了些什么。也是,中国的四大园林中有两个落在苏州,拙政园和留园。

  这里门票70,内有免费导游,按点发团,不需等多久。也可自请导游,100元。

  这次来江苏游玩,去过的景点不少,但若是论失望程度来看,拙政园排在第一。这个想法从走出园林的那天一直持续到刚才消失。问过几个去过的人,大都失望而归。我想这是游人自己的问题,与园林的特点有关:

  首先,拙政园讲的是精致,可以说一步一景。脚下、身旁,也许就在你刚刚迈过的一步,便错过了一处美景。其内景局紧凑,对空间的利用堪称经典,每一处都凝聚了工匠门的辛苦用心,均需细细品位,慢慢体会。亭阁、走廊,甚至石块、台阶都有着精心构思,只有当你真正发现之后,才会拍案称绝。所以,这里只给仔细看的人呈现了一幅盛宴。而我们,在黄金周的人山人海中拥挤不堪,自然无法享受这种体会。

  其次,这里的景在变,随时间、空间的不同而展现多姿风貌。当你走在不同的位置,你会发现刚才小亭旁垂柳轻拂,流水潺潺,现在却躲在阁楼之后,露出亭角,二者竟成一整体,那么天衣无缝,那么浑然天成。这需要你静静的心,莫要浮躁,好把想象力发挥出来,否则看到的只有阁楼、亭角。同样,在熙熙攘攘的黄金周,这不是凡人所能做到的。

  还有呢,一些景已成为体系,从南到北,你随着前面布景所留下的感受而来,此处先入为主,有一番滋味。若是从北到南来到此处,又将感受到另外一幅景象。走过两次便有两次风光,两次感受,黄金周是没这个条件的。何况每一处的景都铺满了攒动的人头,倒也看不出什么区别。

  园林不大,但布景极多,连园林主人也未必皆知,何况导游。这些秘密早已随着当年那些工匠的离开而默默掩埋。走几遍,你可发现很多有意无意而成的美胜。有时已经过去好久,方才领悟。再回去?黄金周就是不大可能的。

  园林的屋,为了更多的看到四周景色,多没有墙。一根根立柱围绕四周,像卷轴,打开了四周景色如画。坐小亭,芭蕉雨露,流水潺潺,风抚垂柳,沁香迎面,即使只知道李白杜甫性别的人,也免不了有点雅兴诗意。可黄金周,这里只有人物画。

  这里的景又很雅致,古代人民的伙食不同而言吐不同。吃不饱饭的人只会大白话,而有酒有肉的人多之乎者也。即使没多少浮华辞藻出口成章,那也得懂得点古典诗词,否则是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的,更谈不上来这园林里做客品茶。来这里,是有可能要对诗的,没有点墨水就需要提前憋出几首以备急用了。 继续阅读“江苏游记·拙政园”

苏州游记·平江路

  10/03

  8:00-9:20 平江路

  早起是件痛苦的事,一旦两个人在这件事上达成共鸣,那早起注定只是一种愿望抑或理想。就像小时候举起小手望着老师说,我的理想是当科学家。老师看我的眼神就如同我今天看闹表的眼神,嗯,很执着,精神可嘉。

  七点起床,收拾一下,八点左右便到了平江路。

  空气真好。

  清晨来平江路是对的。这里很静,静得与众不同。
  有树,有水,但又不同于公园那种由外而内,放松欢快,这里是直入心底,由内而生的静。就像一位老者给你一部古典,看着你迫不及待的表情说,先静下来,直到你能够思考。

  走在青石板路,不敢大声喧哗,甚至不愿敞开大步,怕扰了漱口的姑娘,洗衣的女人。
  在并不安分的苏州城里,竟找到如此朴实的生活,来得那么突然,那么没有准备。只得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轻轻迈过,不敢在景中掺入自己,哪怕所谓的“融入”,都怕叨扰了这份难得。

  她那么的朴素、真实。洗掉胭脂,抹去繁华,两千多年的平江路像极了身边的这条河:碧绿,却看不到一丝动静。多少人在苏州来去匆匆,多是事在旁边浮浮沉沉,城墙补了又补,旗幡换了又换,平江路却一如既往,像乌篷船滑过这河,那么多的朝代,只似波纹起了又落,始终未变的仍是那片碧绿。


  在青石板路,稍不留意便过一座桥。“青石桥”、“思婆桥”一个个简单得让人似曾相识的名字,总是那么容易勾起内心深处早已尘封的某些回忆。想起家乡,想起外婆,还有小时候的美好童年,让你走过了又不断回头,望着。
  踏过石板,踏过了岁月。 继续阅读“苏州游记·平江路”

江苏游记·留园

  虎丘出来,看着公交站牌处的人山人海,一股绝望迎面而来。
  虽然携程上有人再三劝诫,到了苏州千万不要坐人力车,但我们还是用实践再次证明了:这是个真理。

  “留园啊。五块。”
  “您要去‘大留园’还是‘小留园’?”
  “没听说过?大留园好看,你说的那个是小留园,正装修呢。”
  “非要去小留园啊,那十块。”
  “这还贵?这年头一人十块钱能买啥?不贵啦。”
  “当然!当然一人十块!”
  妈呀,赶紧下车走人。

  路边遇到一位大爷,热心地给我们指路,并建议不要坐这种人力车,大爷对其给苏州带来的负面影响很是不满。我们走了一站地,还是上了公交,到留园。

  16:40-17:40????留园

  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和留园是中国的四大园林,可谓响当当的名气。虽然很多人建议拙政园和留园择其一便可,但我们仍不愿留下些许遗憾,满怀期待地走了进去。我们用行动不断证明着真理:选一个就可以了。

  门票40元,内有免费导游,在入口处等待即可,按点发团。看旁边说明,好像半小时发一次。都这个点了,着实禁不住那半个小时的等待。服务员说刚发一班,遂加快脚步追了上去。

  留园始于明代,由徐泰所建,时称东园,后在嘉庆年间归刘恕所有,改名寒碧庄,又称刘园。其后又被盛康购得,取谐音名留园,至今。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一部分,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其内布局紧凑,处处是景,若是用心的去找,去挖掘当年工匠们的用心,那或许应该会不错。显然,这种雅致不能在黄金周找到。所以,我们对留园的印象一般。然后又想当然地认为拙政园名气大,可能会好些,所以给它罩上了更大的期望…

  感慨留着拙政园后发吧。整理一下照片,不得不承认,还里还是很漂亮的。

  太湖石为我国古代四大玩石之一(英石、太湖石、灵璧石、黄蜡石),因产自太湖而得其名。特点为“皱、瘦、透、漏”,用苏州话来说便是“偷税漏税”。其内所有孔均相通,下大雨时甚是壮观。此块名冠云峰,与楠木殿、鱼化石并成留园三绝。
  苏州的园林,多一进门便可见太湖石假山,此为“开门见山”,而假山旁多有亭阁,乃取“靠山”之义。

  另,园林以精巧别致著称,景点的名字自然也不会沾了俗气。一般来讲,多是取自名词诗句,如:“揖峰轩”取自朱熹《游百丈山记》“前揖庐山,一峰独秀”;“明瑟楼”取自《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曲溪楼”取自《尔雅》“山渎无所通者曰溪,又注川曰溪。”等等,不胜枚举。 继续阅读“江苏游记·留园”

江苏游记·虎丘

  10/02

  14:20-16:20????虎丘

  还是先讲虎丘吧。沿山塘街往北走到头即可。

  虎丘现为国家4A级景区,门票60。我想这要得益于苏东坡先生的一句话:“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是这样重量级的代言人,才使得这里成了很多人到苏州的必经之地。让我想起了江南四大才子,其中名气最大的无疑是唐伯虎,可其他三位的才气未必输给他,但差距咋那么大呢?答案是绯闻。不管是人是物,想要“著名”,都要有些让人唠叨的事儿。

  当然,今天这个热闹的日子里,来虎丘的人更是不会少的。
  景区服务点的导游费60元,和另外一家人合请一位,费用均摊。建议来这里请个导游,你会听到很多有意思的传说。若是没有这些“相传”、“据说”的点缀,那虎丘之行定会枯燥的要了命。
  导游这几天很辛苦,嘴上已经起泡了。

  虎丘所在地原来是海,沧海桑田逐渐显露,故又名海涌山。据说当年吴王夫差的老爹阖闾去世后便葬于此处。三天之后,人们发现竟有一白虎雄踞于其上,故名之虎丘。根据它34.3米的海拔来看,确实叫“丘”更合适些。

  此为山门,进去之后便发现了“大部队”,足以配得上“人海”二字。

继续阅读“江苏游记·虎丘”

江苏游记·山塘街

  10/02

  13:40-14:20

  出寒山寺,上公交,在“山塘街”站下。按照地图所示,我们下车便往西走,理论上第一个路口便是山塘街。可惜,理论终究只是理论,我们遇到了地图有误这个无法逃避的现实。
  吃了教训后又回到公交站牌处,遇一阿姨,很热心地给我们指路。怕我们听不明白说了好几遍,还带过几步。阿姨真好。而且我们有理由相信,从这里下车的不问路的人是找不到正确路线的,你只能绕很远很远…
  首先,要翻过路旁栏杆,然后在一片树林中穿行。这里依稀有走过人的痕迹,很窄,有时需弯腰前行。走到好像没有路的时候,跳下土坡,左拐进一个看似人户的小门,再右拐过一荒废石桥,便到了山塘街。

  这里是山塘街的中间部分,北走到虎丘,南走到阊门。转向北。

  好安静,刚从人潮人海的寒山寺出来,感觉尤其明显。

  这条街为白居易所修,又名白公堤,已有1100多年历史。在当时,这里是苏州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如今已不复从前。虽然依旧盛名,被称作“姑苏第一街”,但徒步游览的人却少的可怜。号称“七里山塘”的这,好歹也有3600米了,还是坐游船的占据多数。我们属于少数,那种拿着相机不停“咔咔”的。

  有些地方很漂亮,可惜生活在这里的人却未必幸福。房间多很小很暗很潮,路也很窄,出行多不方便。

继续阅读“江苏游记·山塘街”